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对数字货币的迷信源自对货币历史和本质的无知

对数字货币的迷信源自对货币历史和本质的无知

脸书也开始发币的消息,国内又出现对数字货币的新一波的炒作。数字货币的本质在货币,货币的本质则在信用,而信用的本质则是道义和诚信。但是,现代主流知识界、学术关于货币和信用的知识存在严重缺陷,对完整的货币史,对货币和信用的真正内的涵并不了解,这样就出现很多无知、迷信的判断。对数字货币的迷信就是对货币的历史和内涵无知的产物。

信用货币起源于中国,而且早的惊人,在中国文明伊始就有了。信用货币的最早形态是结绳——绳子,后来是书契——小木片。再后来,是仿贝贝币,骨贝、石贝等,然后又出现皮币、布币。纸发明以后又出现纸币。把货币的重心放在造币技术上是陷入误区和歧途。从目前看,追捧数字货币的有两类人,金融骗子和技术自大狂。中国是信用货币的起源地,已经有上万年历史,西方直至近现代才开始偿试使用信用货币。中国禁数字货币,也就判了它死刑。

信用货币仅仅是信用符号,用来承载人们的信用。人们的信用来自哪里,来自人们本身,人们愿意相信它有价值。进一步说,人们相信货币,并非相信货币自身,而是相信发币人。这就和你借钱给朋友一样,你相信的并非借条本身,而是作为借条签发者的朋友本身。借条的信用价值来自借条签发者。信用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和人的信用,而非人和物的。信用只能由人来创造,而不能由物来创造。

如果人与人之间信任足够高,就无需任何信用符号。这才是最高级最发达的信用。对你最信任的人,借钱是不必打借条的,无需任信用技术支持的。

也就是说,信用的发达与否,与信用技术无关,仅仅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本身。相反,信用技术越发达,反而说明信用本身落后。美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的金融技术非常发达,但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落后。

金融危机,从根本来说,就是金融技术超越真实信用水平的结果。

证券、货币的最早形态是结绳之右绳和书契之右契,本质上都是契约。支撑契约机制的是人内在的诚信和道义,而非外在的书契技术、机制和材质。换句话说,证券、货币的本质是人内在的诚信和道义,外在的书契技术和形式,只是帮助人发挥诚信和道义的工具。

以中国传统的“文-质”分析范式看,诚信和道义是书契之质,书契技术是书契之文。作为诚信和道义的书契之质,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而作为保障诚信和道义发挥的工具,书契技术则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因历史而损益。

诚信的核心并不在对别人诚信,而在对自己诚信。对自己诚信就是要按自己的本心本性去生活和做事,即《中庸》开篇所说的“率性之谓道”。《中庸》还说:“诚者天之道”。“诚”即“率性”,“率性”即“诚”,“诚”即道,“率性”也即道。因此,“诚”、“率性”、“道”三者是等价的,三者都是书契之本质,也是证券和货币的本质,金融的本质。

“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周易》讲“贞”和“孚”。“贞”就是“率性”,“孚”就是“诚”,这两个概念是整部易经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只谈诚,而很少谈金融、货币。但是,谈诚实际上也是谈金融。因为诚乃金融之“质”,金融之大本,所谓的金融技术乃金融之“文”,金融之末梢,谈“诚”就抓住了金融之大本。

金融的文质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义利”问题,金融之质是“义”,金融之文是“利”。“义”和“利”并非两个对等物,而是出于不同的层次,“义”是质的层次,“利”是文的层次。对于,义利层次上的文质之区别,孔孟二人都有经典叙述。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梁惠王上》 :“何必曰利?亦(只)有仁义而已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诚、率性也是道德之核心内涵,因此,金融之内核就是道德,金融绝不可以脱离道德,而成为一本独立的技术,证券、货币绝不可以脱离道德而独立存在,独立具备价值。作为书契之右契,证券、货币的内核就是诚,就是率性,就是道德、道义。证券、货币,都是帮助人们在相互之间,以诚信和道义为基础建立协作关系,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去诚,更好地去率性。

诚、率性、道义本身,德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最重要财富,最重要的宝。“宝”字中的所宝之物是书契,现代字形用一个“玉”字来代替。“玉”字的本意是书契,其实质内涵就是诚和道义,而非玉石。

一旦认为,结绳和书契,包括后来的证券和货币,可以脱离诚信和道义而独立存在,给证券和货币赋予独立的价值,那么,证券、货币就不仅不会帮助人们去发挥诚信和道义,而且会反过来会阻碍人们去诚和率性。人们就被遮蔽双眼,不再去诚去率性,而是去孜孜于和永无止境地追求和积累证券和货币。这样就颠倒乾坤,把真的看成假的,把假的看成真的,把本来没有价值的当成有价值的,把本来具备无上价值的看成没有价值的。人类就生活于一种虚构、虚幻的金融神学之中,证券、货币成为新的神。这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现状,中国当下也正在遭遇西方金融神学的严重影响。

诚信和道义是金融之根本,金融技术是金融之末梢,那么衡量一个文明和国家的金融水平的高低,是看根本,还是看末梢?当然是看根本,看这个文明和国家的诚和率性的程度,即道德水平。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把“诚”和“率性”定为道德之内核,事实上也唯有实现了“诚”和“率性”,唯有以“诚”和“率性”为最高价值标准的道德,才是真道德,才是水平最高的道德。而在西方文明中,以及在当下受西方文明严重影响的中国,却把道德看成一种自我牺牲和对外在道德标准的机械服从。这样的道德是低水平道德,不是真道德。

以诚和率性程度为标准,自古以来,中国文明就是全球道德水平最高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也一直是全球金融最先进的地方。书契是人类最早的金融机制,最早的信用机制,最早的证券发行机制,最早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是当下,中国的金融水平依然领先全球,典型标志就是在移动支付领域绝对领先全球。

金融技术必须与道德水平相匹配,如果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必然会导致金融神学的出现,导致对金融工具的神话和过渡追求,从而导致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的结果。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是西方现代社会的现状,因此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成为西方现代社会之常态。

在道德水平低下,而金融技术“发达”的美国,为避免金融危机而依赖政府严厉的监管。一度美国人又建立了监管神话,说凭借严厉的监管,美国足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殊不知,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低下,而金融技术发达的环境中,绝不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监管,因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是由具体的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所实施,同时,更多的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以绕开和阻碍和破坏监管为职业和能事。2008年的次债危机击破了美国的金融监管神话,而且如果美国人的道德水平维持现状,若干年之后,金融危机还会继续爆发。

而西方世界中的每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往往伴随着一种“发达”的新的金融工具的引入。从17世纪30年代荷兰郁金香事件,1719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到2008年的美国次债危机,概莫能外。荷兰郁金香事件中的新金融工具就是郁金香,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中的新金融工具是刚刚引入西欧的纸币,而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中的新金融工具则是MBS。

在2008年次债危机结束后的第10年,又一个新的金融工具开始大火,这就是“区块链”。对于区块链的具体技术细节,我是不屑于去仔细研究的,因为搭眼一看,这就是对金融本质无知者所捣鼓的新的金融神话。

再重复一遍,金融的本质在道德,金融危机的本质是金融技术“领先”于道德水平的结果。区块链的发明和跟风者,无视道德,企图用新发明的金融技术去创造“信用”和“财富”,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区块链成功的标志将是新一场的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