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曹锋:区块链的发展是否会重演互联网的路径?

曹锋:区块链的发展是否会重演互联网的路径?

7月6日晚,“2019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之夜” 闭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闭门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承办。会上,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高级研究员曹锋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有机会来给大家做分享。贲圣林院长的演讲十分精彩,并给我的主题做了一个好的架构,即把FinTech和TechFin做区分,并阐述了ABCD,其中B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这个主题,即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实际上,围绕ABCD,即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这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四个与金融科技有关的技术。唯独B,即区块链,跟另外三个都不一样。人工智能实际已经存在很多年了,AI从50、60年代就已经出现,比如IBM一开始做下象棋,最让大家熟悉的一个AI技术。云计算也是不断随着计算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升级。上述的几项技术都是原生的科技,但是区块链的根源就十分不同。区块链的起点在哪儿?众所周知,区块链的起点来源于比特币,比特币出现的时候就自带金融属性。所以说区块链是一项纯IT技术是不太全面的,因为它相对于其他三项技术来说,区块链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金融属性,甚至说是专门为金融服务的。

尽管比特币这么多年成熟应用,但现在更多的不是在讲比特币,而是在讲区块链。因为区块链可能是一个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科技研究来说更有想象空间的一个概念。区块链脱胎换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个讨论会。当时,它的出现又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因为它不光是科技创新,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所谓的“金融创新”。大英博物馆的辩论,正式把比特币区块链的技术提了出来,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所以才有现在更少讲比特币,更多讲区块链。

Libra项目纷争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其实是有点年代的一个组织,现在很多涉猎区块链的人甚至不一定知道。这个联盟成立于2016年1月份左右,当时圈内认为2016年是中国的区块链元年,但是在那个时候,知晓区块链的人,我们统计过,全国不超过100个。而随着这几年区块链概念的普及,我相信可能在座的每一位都听过区块链这个词,尤其是Facebook的Libra,更是让全世界知道了区块链。因为根据之前的统计,2018年,我们认为整个区块链的相关人员,全球不超过3000万。但是Libra出现之后,顿时从3000万拓展到30个亿,因为Facebook能直接影响到全球30亿的人。

另外,恰恰是由于Facebook提出Libra这个项目,才让很多国家开始了站在国家层面上,更加慎重的考虑区块链技术对于整个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最具表态性的属于刚才已经提到的美联储主席,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表态。他的表态说到,Facebook的这个项目应该由美联储监管,但是管不了。很多人后来分析,为什么他会做这样一个表态?事实上更有可能的一个解释是Facebook在决定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它第一时间跟美联储采取了沟通,并可能得到了美联储的默许,所以才得到这样一个回应。

还有一个事件,就是美国国会要求Facebook停止Libra项目。当时国内的媒体为了抓眼球,把原文当中的“要求”这个词翻译成“禁止”,或者是“责令”,即要求它不要继续,但实际上原文是“要求”,“请求”它不要这样去做,这仍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意见和分歧。最近这个事情发展非常快,Facebook立刻回应,要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说对Libra项目的争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区块链技术它的出现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人引起这么大的恐慌?一方面因为Facebook的30亿人影响力,另一方面人们忽略了,参与这个项目的名单里有很多巨头。但是,基于这个项目本身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还是要拭目以待,为什么?我再讲一个过去发生的事情。2015年,美国有一个创业公司,叫R3CEV,可以说是当时区块链多个联盟出现的一个鼻祖。它是在2015年的时候成立的,是一个创业公司,但是这个创业公司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2015年9月份成立,到2015年的12月就全世界有46家主要的金融机构都宣布成为R3CEV的成员,这里面所有大牌银行,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都是它的成员,以及中国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集团。但是真正的结果其实并没有想象的当时那么翻天覆地,但是当时,基本上只要一讲区块链必须得要提R3CEV。这个里面有一个小的插曲, 2015年我是IBM区块链团队负责人,2016年出来创业,我美国的老板听说我在做区块链,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在他的引见下,我是第一个走进R3CEV办公室的华人。当时他们的愿景是什么?其实跟现在Libra的愿景一样,他们希望把全世界所有银行联结在一起,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给他们想要的金融服务。

所以区块链从最开始就是跟金融行业进行结合的,区块链除了金融以外,在其他各类也可以应用,比如供应链金融,所以它跟我们能够想到的各行各业都发生联系。但是另外一点,我们在讲FinTech的时候,重要的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他。一种从金融视角去看它,但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可以从产业视角去看它,产业视角是什么?我们各行各业都要升级,都要换代,都要变得更好,那怎么办?必须要兼顾两个翅膀,一边是金融,一边是技术。只有这两边才能把行业变得更好,才能把它改造的更加有意思。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今天也适当的给大家带来一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状况。我们现在讲区块链的时候,很多人还停留在POW的年代,就是要用电力来挖矿,包括很多早期的研究者。但是很高兴的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这个时代我们看到这种反对在弱化了,有两方面:

1. 这几年的技术进步;

2. 现在更多都是通过POS的方法,它在去中心程度上肯定是不如POW,但它对于效率和人员的损耗上面是大大降低的。挖矿是一个比较生动或者通俗化的一个想法,实际上如果我们用区块链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共识算法,很多节点连在一起,大家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算法衡量的指标其实有好几个不同的象限,第一个是去中心化,能够支持多少节点一起参与共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是衡量它去中心化程度的指标。

第二个指标就是所谓的效率,即TPS。这个词其实并不是区块链里面独有的,在数据库里面也是大家衡量的指标,即每秒钟所处理的交易数,大家直观的印象就是阿里巴巴每年十一的晚会,晚会汇报的峰值处理速度就是TPS。

从我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区块链从整个历史发展周期来看还处于一个老式电话机的水平,为什么?因为它的TPS还不够高。但是随着这两三年的技术进步,我们认为目前的水平已经是进行了一个飞跃。我和我的团队也非常荣幸,去年在全球1064个节点上面,跨了欧洲,美洲,亚洲,即跨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做了实测数据,我们所取得的TPS是12万,基本上达到了商业可应用的水平。但是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进一步研发,因为实际上这个数字离真正无处不在的大规模区块链应用来说,还有很长的技术要发展,所以只是说相对于我们原来的技术来说有提升。

第三个指标,就是安全性,去中心化的安全性,业内有一个说法“不可能三角”,很多项目现在说要打破不可能三角,最著名的项目就是叫Algorand ,最近被互联网金融协会给点了名,涉及到一些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它的项目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最高的估值曾经达到240亿美金。我认为这个是大家对于一个创新的认可,或者说对于创新的一个估值。所以说我认为区块链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它的价值是多少你很难去衡量,但是你只要真正做了技术上的创新,一定会有资本市场,一定会有人认可你的技术创新。

第二个进展,在业内叫分片,有的时候也叫多链,这也是另外一个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实我在2018年初就做了这样一个判断,非常有幸得到了这两年的印证,尤其是在上周以太坊大会也进行了介绍。2.0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分片,分片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TPS。

这个分片技术,除了本身在分片技术的创新以外,实际上在区块链的底层,还需要做很多的技术创新,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就是在通讯层的技术创新,为什么是这样的?之前,以太坊和比特币都是单链系统,即它的链条只有一条。在这样一个单链系统下面,底层的技术都是通过P2P网络进行的。但是P2P的传输网络如果在单链条下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分片或者多链的系统下,采用传统单链式下P2P的信息传输就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子链和子链之间很多情况下不需要通信,如果强迫它采用单链的系统进行通信,就会出现问题。

3. 跨链。跨链也非常火爆。比如下一代的Polkadot其实也非常有意思,它的创始人叫Gavin Wood,也是原来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以太坊大会上的圆桌论坛,当时主持人问了以太坊的创始人一个有挑战的问题,即怎么看Polkadot,你认为Polkadot会对以太坊2.0造成重大的冲击吗?成功的把Vitalik从中文频道转到了英文频道。

这个非常有意思,就是有关跨链,代表另外一个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未来有很多的区块链它们可能一个并存状态。就跟互联网一样,网是相对跳转,来回链接的,区块链没有成熟之前,每个链都是独立的,这个不符合科学,所以一定要通过跨链技术把不同链连接在一起。这个可能也是区块链的下一个重要的技术进展。

回到应用本身,随着Facebook Libra的出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型机构,它们越来越意识到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可能产生的降维打击效应。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看到,一边有质疑,一边又在发展,但是不管是质疑也好,还是发展也好,这个技术就不断的在往前进步。

结语

最后,我想用马云先生的一句话来做最后的一个总结,他说互联网技术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不到;

第二个阶段,看不懂;

第三个阶段,看不起;

第四个阶段,来不及。

当时认为大家被互联网教育了这么长时间,已经看到了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世界的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可能性,和它的这种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区块链又是一个我们誉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在面临这样一个翻天覆地可能引起全世界变化的这样一个新的技术上,人们的态度会不会有不一样呢?我们当时很天真的以为可能会不一样,但是非常不幸的告诉大家,至少经过这3-4年,我们看到的情况正好是重演了这一条路径。

2015与2016年是最开始的看不到、看不懂,我相信可能有一部分人还是属于看不懂阶段,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已经看懂了。现在更多的人可能是处于看不起的阶段,看不起,我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国家有国家的限制,创新又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看不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快,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真正落地,一定会进入到来不及,我也希望大家至少听完我今天这个演讲之后,能够有一点点改变,我们希望不要最后来不及。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