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对公有链协作平台的三种可能性分析

对公有链协作平台的三种可能性分析

公有链协作平台所面临的问题

①比特币独大

10多前年区块链技术,只能依附在比特币的身上慢慢地走向公众,直到今天,除了比特币之下的代码技术,真正在其它应用场景发出光亮的区块链技术是少之又少。

专注于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折腾,相对于热爱金钱比热爱区块链技术的人来说,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突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大多数的区块链技术公司,第一要旨就是换钱、圈钱。以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看,公司是为盈利而生,不是为技术而生的。

所以中本聪是一个有偏执狂的技术控,如果当年他成立一家公司来开发比特币,恐怕早就折夭了,不再会有10年后比特币一统江湖的局面。

不得不说,比特币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但它不完美,比如PsW算法,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令人头疼,太量地消耗地球的能源,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不得不说,比特币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但它不完美,比如PsW算法,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令人头疼,太量地消耗地球的能源,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许多团体开始批评可挖矿数字货币在浪费着地球资源,认为区块链技术应该推出一种不需要挖矿的代币,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挖矿消耗的能量,更避免出现以千万计的电子垃圾。

②智能合约成为平台主导

传统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模式中,交易所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

而数字资产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则结合技术研发,实现数字资产便捷交易。

在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为基础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因为几乎所有信息都留存在区块链上,交易所信息中介的角色会弱化,而区块链智能合约本身擅长解决信任问题,因此交易所在区块链的业务系统中,更多是提供交易场所、支持服务,并引导交易发生。

利用智能合约,平台能够做到利益自动分配和正常结算,并保证平台体系按照智能合约规定正常运转,切不被篡改。各大交易平台会将分红比例、平台币分配机制、项目机制写入智能合约中,从而保证用户合理利益。举例来说,99.top交易所标榜不参与任何形式ICO,未免空口无凭,但是99.top在智能合约中对这一点进行了体现,则能够实现用户对平台不参与ICO的承诺。

近几年,随着区块链、加密货币概念的发展,智能合约也开始被广泛的接受,然而就像最初的人工智能被过度神化一样,智能合约也被人类寄予厚望。在Jimmy Song的这篇文章中,将智能合约与事实结合讨论了其在现实场景中的局限性,证明了智能合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智能。

一份合约通常可以把合作双方或多方与未来的某件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买卖房产、汽车保险等。而智能合约与普通合约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合约当中所有的执行条件都由计算机代码来评估并完成。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合约出现问题时,我们只能依赖诸如律师和法院这样可信的第三方来主持公道;而在智能合约中,根本不存在信不信任第三方的问题 ,因为计算机代码就能够即时客观的帮我们执行合约的所有条款,它相当于一个优秀的法官。

这样听起来“智能合约”似乎很高大上,它应该像人工智能那样“聪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份合格的智能合约,应该包括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因为智能合约的核心要义就是“即使在最阴暗的环境中,也要做出最公正的裁决”。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所接触到的智能合约都是遵循程序员设定的一系列规则来达到目的的。它完全不考虑规则以外的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在规则之外没有任何让你犹豫不决和法外留情的余地。

③可能性外部垄断

区块链技术在诞生之初就应用了诸多领域的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密码学、心理学、经济学、博弈论、网络协议等,而这种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用于解决“信任”问题的。

不管是可溯源性还是不可篡改性,区块链的种种特性都是为了解决链条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不信任”问题,这也是为何区块链如此受金融行业追捧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这种“信任”在区块链技术中完全基于“共识机制”。这种机制让整个链条中的各个节点在互相不信任、甚至存在恶意节点的网络之中建立信任。

换句话来说,网络中的节点如果是互相信任的(比如某银行内部的各网点),区块链技术就是毫无意义的了,它既不能代替数据库也不能代替信息传递。

区块链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去中心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种去中心化的结构有望打破各机构之间出于安全与利益保护而不愿分享信息所形成的“信息孤岛”现状。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大型企业更加青睐“联盟链”,区块链创业企业也多半依附于巨头进行创业。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未来一定可以在金融行业发光发热,甚至颠覆整个金融业原有的神态,但这个领域对于创业公司并不友好,巨头们跟倾向于建立R3一样的联盟关系,而不是贸然使用创业公司的公有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