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3年19项团体标准发布,区块链标准化加速推进

3年19项团体标准发布,区块链标准化加速推进

区块链标准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7月19日,在2019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峰会暨第三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成果发布会上,由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提出的《区块链 隐私计算服务指南》和《区块链 跨链实施指南》两项区块链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本次发布的《区块链 隐私计算服务指南》和《区块链 跨链实施指南》的起草单位包括万向区块链、矩阵元、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微众银行、众安科技等10余家企业和研究机构。

《区块链 隐私计算服务指南》标准规定了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包括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原则和相关方、技术框架、服务管理。标准适用于:

a)指导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的开展;
b)评估相关方的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能力;
c)评估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对组织的适用性;
d)审计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安全性和合规性。

(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技术框架)

《区块链 跨链实施指南》标准规定了区块链跨链实施指南,给出了跨链实施的应用构建、应用运行、应用评估和实施改进过程,具体包括:

a)跨链应用构建包括跨链应用设计和跨链应用研发;
b)跨链应用运行包括部署、触发、执行、维护、废止;
c)跨链应用评估包括安全审计和质量评价;
d)跨链实施改进包括对应用构建和运行的改进。

(跨链实施框架)

标准化为产业化铺路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李鸣指出,当前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区块链产业,原因在于技术形成产业首先要能转化成服务,但区块链技术当前提供的服务是不完善的,需要跟其他新一代技术融合起来构成商业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的工作就是要将区块链的概念、技术、应用和生态达成统一的共识,引导产业发展。

而当前,人们对区块链的定义甚至都无法达成共识。

“给在座的每人一张纸,让你写出区块链是什么,估计会有一百种解释。”

因此,在这次发布的《区块链 隐私计算服务指南》里面,特意对区块链的定义做了解释:

区块链是一种在对等网络下环境下,通过不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事物处理的模式。

然而,一个标准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李鸣以《区块链 跨链实施指南》标准为例,标准只是解决了跨链部署的过程,没有解决跨链所有的问题。所以,未来跨链的关键技术,跨链的整体架构,跨链的实施方法,跨链的评价方法,以上每一个标准化对象都会有不同维度的标准化的方式。

2017年以来,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陆续发布了7项区块链团体标准,从概念分类到关键技术到应用层面,持续推进标准化布局。 李鸣希望通过这些标准打造更多的区块链应用,一个个区块链应用汇聚成不同的区块链生态,进而形成规模化产业,这才是标准的真正价值。

3年19项团体标准发布,区块链标准化加速推进

目前,据巴比特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区块链团体标准数量已达19项。

数量从2016年的一片空白,到2017年的2项,2018年的9项,再到2019年的8项。

提出单位从刚开始的一家,到后面的百花齐放。

可以明显感觉到,区块链的团体标准正在加速发布。

事实上,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规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团体标准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对于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国家支持制定团体标准。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

结合上述因素,不难看出区块链团体标准为何在2016年之后加速涌现。

当前区块链发展依然处于早期,业内不乏人士质疑标准化是否为时过早,甚至标准出来是否有人会去用。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此前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之时,万向区块链CTO罗荣阁就曾表示:标准化和多样化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标准介入过早,可能会造成行业以及公众受制于不合适的解决方案,扼杀创新。但如果太晚,可能会错过将技术效益最大化的机遇。

针对标准是否会有人采用的问题,李鸣指出,“标准化的作用实际上是总结前面的实践,引导后面的发展。”因此,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联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以标准为引导,通过测评、开发大赛,孵化器的形式持续推动区块链产业形成和良性发展。

从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的成员看,包括了万向区块链、微众银行、平安保险、众安科技、安妮股份、京东数科、百度、腾讯等各行业领军企业,相信对于区块链的标准化在全行业的推广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