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如何才能让区块链走向消费级应用?

如何才能让区块链走向消费级应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仍然停留在「大哥大」这个级别,无论我们的开发者多么神乎其技,产品锦鲤怎么开尽脑洞,也不可能在它之上做出快手和微信。为了能够产出体验好的消费级区块链产品,我们需要足够灵活的基础设施,让我们在充分贴近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出区块链的关键效用点。

互联网的日常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突然断了网,你肯定会出现焦虑不安、手足无措,甚至想打人等戒断反应。不信你可以找个信号不好又没有 WiFi 的餐厅吃个饭,体验一下收到微信通知却刷不出来内容的爽快感——相信你会连饭菜的味道都漠不关心,满脑子只有赶紧吃完离开这个鬼地方。当你冲出大门解锁屏幕打开设置双击飞行模式一气呵成,看着渐渐回满的信号,不断弹出的消息——虽然其实也没啥重要的信息,但是——舒坦了。「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日常,没有网?不存在的。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然而,如果暴露一下年龄,我们就会发现另外一种日常也曾存在过:56 kbps 的带宽下,一张清晰度极差的图片也要加载个几十秒,而网费却贵到人们普遍选择「需要时拨号连接」的上网方式,即使每次拨号都很慢也很吵(俗称猫叫)。那是网民还属于高端人群、互联网还很小众和昂贵的时代,很多家庭触网都是为了进行炒股等生产性活动。「不联网」是那个时代的日常,要上网?想好理由。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区块链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了,比特币的暴涨和巨头们的入场让全世界都无法再忽视这个领域。然而,作为一个与互联网(数据网络)相类比的价值网络,为什么区块链至今没有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变成我们新的日常?如果你去问圈内人,十有八九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门槛太高。

用户角度:区块链的门槛有多高?

让我们先把自己身上的链圈技能点都洗掉,用一个普通用户、链圈小白的手去摸一下这扇大门试试看。

第一道坎:认知

你们一定以为我要先说助记词吧?助记词确实很烦,但作为互联网用户还是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种类似密码的东西,记录好就行。事实上,助记词已经是很后期的问题了,在这之前,用户必须对区块链有个基础认知。基础到什么程度?感受一下: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不是某种材质的链子,也不是股票或者 P2P 理财;你说区块链里好像也有 P2P?哦那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不是新闻上爆雷跑路的那种;你说新闻上区块链也跑路?哦那是一些打着区块链的旗号招摇撞骗的,不是真的区块链项目;你问区块链项目都做什么?比如比特币是一种区块链现金系统,可以用来支付,大概 1 小时到账…是有点慢…嗯手续费也是有点贵…确实不知道是谁做的,但是因为用了 P2P 技术也不需要知道是谁…不是说了吗不是那个跑路的 P2P…好了我讲不下去了你们自己看比特币白皮书吧。

如果看着好笑,那说明你的认知达标了:你明白 P2P 网络和 P2P 理财平台的区别,你知道中本聪,也理解去中心化的意义,但你也就不是小白了。为什么区块链养鸡可以大行其道,甚至还出现了用区块链防黑客攻击的项目?那是因为普通人好理解:我不懂技术,但我听说过区块链的特点是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这么「安全」的技术用来防黑客不是很好嘛?把养鸡的信息放到链上,我就可以「追溯」每只鸡的生长历程,别人还「不可篡改」,多好啊!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很多正经做事的团队面对小白往往会被问到不耐烦,最终演变成「不想跟你说话并向你扔了一本白皮书」的局面,而那些一听就是大忽悠的项目却真实地获得了用户追捧,这也许就是因为圈内人还坐在大宅门里,没有「出门迎客」吧。

第二道坎:钱包

要进入区块链的世界,首先得有一个钱包,我们依然以小白视角来走一遍流程:

1. 下载一个钱包 App

(用户:? 钱包是个 App 啊,简单简单)

2. 点击创建新钱包

(用户:? 肯定是创建新的啦,容易容易)

3. 注意!接下来你将看到 12 个助记词,它们很重要!

(用户:? 什么是助记词?12 个那么多怎么记?)

4. □ 勾选表明您了解一旦丢失上面的单词,将无法恢复您的钱包,我们不会帮您存储私钥,您也无法向我们申请恢复账户

(用户:? 这么重要,那得好好复制了发到微信里收藏起来…以及私钥是啥?)

5. 请按顺序记录以下单词,并抄写在纸上,千万不要在联网的环境下复制粘贴这些单词,您的资产可能因此而被盗!!您无法通过申诉来冻结或者找回您的钱包!!

(用户:? 啥!!这么严重?我现在去哪弄纸啊…要不截个图吧,咔嚓)

6. 警告!使用截图备份助记词是不安全的!

(用户:? 天啊我是不是找个懂行的人问问再搞…退了退了)

相信以前大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助记词对小白的劝退效果拔群:一堆意义不明的英文单词本身就很吓人了,钱包还不断地用各种颜色字体的警告信息弹窗吓唬你,我不玩了还不行吗…虽然作为过来人我们明白助记词的重要性,但是讲道理,在新手村安排这种难度的 boss 不合适(宫崎英高出来挨打),应该循序渐进,让用户在资产够多、理解够深的时候给他一个备份助记词的选择,这时候用户就已经有动力和认知来完成这一步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些注重用户体验的钱包在助记词流程上做了优化,能够让用户先跳过这一步,甚至是默认不走这一步,后面再提示和引导,这是非常好的进步。如果我们认为加密经济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么钱包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用户入口,谁能在这一步充分拆解用户需求,把小白用户的门槛降得足够低,谁就能享受到加密经济大潮的用户红利。

第三道坎:术语

区块链是网络技术、密码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不巧的是,交叉前的这三个领域的从业者都是非常喜欢创造和使用各种术语的,那么自然而然地,作为交集的区块链领域里基本都是些「每个字都看得懂,连起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高深语言——还是中文、英文和字母缩写混杂的,可以说是很朋克了。

小白:区块链有哪些种类啊?

  • 区块链按照读权限可以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其中公有链按照写权限可以分为许可链 和无需许可链,按照共识机制则可以归类为 PoW、PoS、DPoS 等;联盟链一般使用 pBFT、RAFT 或者 PAXOS 在强信任的、有限的节点数量上达成确定性共识。

小白:?

即使是平时的用户场景,这些术语也不肯罢休,时不时地冒出来,打击一下用户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尊心。

我是一个小白,我要玩转 BTC!开始看资料:

  • 公钥、私钥是啥?什么是 RSA、椭圆曲线?UTXO 又是啥?为什么要 6 个块确认?啥叫 51 攻击,五月一号会发生什么吗?分叉又是怎么个情况?

我奋发图强,弄懂了这些名词的意思,玩玩 ETH 也差不多够了吧?然而:

  • 合约?跟谁签?啥是 gas ?gas limit 和 gas price 有啥区别?我该选多少?ERC-20 是啥?我打币了怎么看不到交易(internal transaction)?前面的你以为加了括号的就不用跟我解释了吗??

终于搞清楚了这一大堆术语和缩写甚至运行机制,我觉得我已经无所不能了,出去混再也不怕听不懂别人说话了!我加了币圈群,看着问东问西的新人小白,内心得意之余,把我的比特币地址贴出来教育他说:「看,这串乱码就是我的比特币地址,也就是公钥通过特定的算法转换成的一串 base58 格式的字符串…」说完后,小白发来了感激的表情,正当我洋溢在成为大佬的喜悦中时,有人说了一句:

「哥们儿,你这地址都不是 SegWit 地址,是时候升级一下了啊,要不然怎么用 电网络啊?以后是 Layer 2 的时代了知道不?正在崛起的 Dapp 和 DeFi 大潮赶不上就亏大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人说,门槛高是必然的,因为区块链本来就不是为普通用户准备的技术。的确,区块链现在的状态还像是一台没有装内饰和仪表板的「试装车」,对外暴露的细节过多,用户手足无措,根本不能使用。但是,试装车不是造车人的自嗨,而是交付前的打磨,最终还是要按照铺好亲肤内饰,装好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向盘、踏板,量产后融入人们的日常。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像机器学习、AI 这样的技术,论艰深程度绝不会比区块链低,但是经过消费级产品设计的优化后,依然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扫脸解锁」的神经芯片,或者「语音输入」的便利功能。我认为,区块链现在的基础设施还处在「工业级」产品阶段,面向的是专业人士;但是如果加密经济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扩大用户基础,不断创造用户场景,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必须是「消费级」区块链产品了。

市场角度:从工业级到消费级

「工业级」和「消费级」是我最近经常跟人提及的两个名词,因为现在的区块链业态很适合用它们进行类比,能够理清一些让人想破脑袋的难题。

工业级产品的受众都是生产主体,它们的特点是——不差钱,但是要求高。这一级别的产品往往价格不菲,使用复杂,但是性能出众,用户愿意花很多金钱和时间成本来使用它们,因为它们能带来超过成本的收益。

消费级产品的受众是广大消费者,说白了就是最普通也最繁杂的人群。消费者的特点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价格敏感,要求不高,懒。所以设计消费级产品的精髓就是在功能恰好能够「糊弄住」消费者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也就是便宜、够用、易用。由于消费的效用是个心理值,所以无论是产品功能不达标还是使用过于复杂,都有可能让消费者觉得「不值」而导致失败——当然,如果价格足够便宜,失败的概率就能降低,毕竟「一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一块钱你买不了上当」嘛。

举个还算亲民的例子。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路由器吧,对就是插一根网线进去能分好几根出来,还能放出 WiFi 信号的那个盒子,一般便宜的几十块,贵的一两百,发烧友拿来折腾的「智能路由器」差不多大几百,游戏玩家追求极致的「败家之眼」套装中的八爪鱼基本到顶了,大概一两千。路由器的用法对于小白来说曾经很高深,但当下的消费级路由器引导流程做得越来越人性化,已经可以一路点点点就把网络设置好了,甚至还能把拨号上网的账号密码从老路由器上「一键」恢复到新的上来,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企业用的路由器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它们小的长得像一个一米见方的扁铁盒子,大的能超过三门电冰箱的尺寸。很多时候,它们只有一进一出两个网口,WiFi 什么的更是不可能支持,还没有任何引导设置界面,必须用命令行敲代码进行配置。普通用户看到这里应该已经疯了:这东西谁会用啊?但是我还要补充一下它们的价格区间是——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是不是觉得想撞墙?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没有消费级路由器,每个想上网的人都需要花几万块买设备,再花上一周甚至一个月来学习如何用命令行管理路由器(说实话大部分人还真不一定能学会),我相信互联网到今天也仍然会是非常小众的高端玩物。

区块链发展了十年,为什么还是停留在「高端小众」的领域?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区块链产品设计:乱码一样的地址格式,让人恐惧的助记词,「合约调用」「私钥签名」「交易哈希」等专业术语,以分钟甚至小时来计算的处理速度,以及有些时候连交易都发送不起的使用成本——这是典型的工业级产品啊!你指望用工业级产品的设计让区块链大众化、平民化,怎么可能!

区块链要摆脱小众,加密经济要获得发展,必须出现大量的消费级产品,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路径,也是商业生态繁荣的秘诀。这里我给出一些设计消费级区块链产品的建议,希望能够成为引起你头脑风暴的那只蝴蝶。

建议一:破除「知识的诅咒」

一旦知道一件事后,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诅咒。事实上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掩盖问题的漂亮话而已——如果一个产品经理无法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他设计的产品就只能是给自己量身打造的订制品。

区块链是高知识领域不假,但是让互联网用户理解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和价值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沉下心,多跟用户沟通,不断了解他眼中的区块链以及他看问题的方式,并不断与自己进行对比,相信大家都能收获对方恍然大明白之后的兴奋与喜悦,晋身为「区块链产品锦鲤」?。

建议二:拆解区块链的效用点

「区块链有什么优势?」这样的提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到过、自问过。作为圈内人,我们可以很快想地出一大堆说辞,但是打住——还记得上面那一条吗?在做出回答之前,我们最好能够让一些硬核信息充分软化,让区块链的效用点更好「消化」。

比如说「安全性」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用户理解的安全往往是「有一个权威机构罩着我,我可以放心」,比如有警察在的地方安全,有银行托管的资金安全,有专业人士帮忙操作的流程(如请律师审合同、打官司)安全,属于被动式的安全;而区块链代表的安全其实是「没有人能控制我的资产和数据,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中」,比如除了拥有私钥的我,谁都无法转走、冻结、销毁我的加密资产(在区块链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也没有人能限制我向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转移资产,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甚至更大程度上应该描述为「自由」。

按照这个思路对其他概念进行拆解,结合用户的角度再加工,就能够把区块链的效用点想明白、讲清楚,在设计产品时也就能够有的放矢。

建议三:勒紧理想主义的缰绳

「尽一切努力去中心化」

「链上仲裁才能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

「中心化交易所风险大,大家都应该用去中心化交易所」

「助记词必须记好,热钱包都不安全,只有冷钱包最安全」

上面这些话都对,有一些甚至可以称之为区块链从业者的理想,但如果用户不买账,那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永远无法照进现实。

我也有这些理想,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心中坚持这些理想,但是我要说,在设计消费级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用户思维被理想主义打败。毕竟对于用户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对于消费级产品来说,用户好才是真的好。

建议四:分层设计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为了达成全局共识,必须牺牲一定的效率,因此性能问题是目前公链普遍面临的大难题。那么提升主链性能是不是解决方案?按照上面的论述,如果用户对安全性的需求已经显著低于对性能的需求,那么牺牲共识来提升效率就是可行的消费级解决方案,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 DPoS 公链,事实上也的确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支持。但是随着时间推进,共识方面的弱点暴露出来,开始有人抱怨丢币后委员会不作为,抱怨大节点以权谋私,这时候用户发现共识安全的效用提升了,因为性能再好,你产出的资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提升主链性能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是不够好,因为它动摇了这个产品最基本的价值。

其实,互联网的五层(或者说七层)模型是最好的榜样:任何问题到了某个复杂的阶段,如果当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定可以通过加多一层来解决。在区块链领域,底层公链是共识层,这是上层应用最根本的价值基础,我们应该让底层维持好这一点,而把性能、隐私等应用相关的问题放在上层解决——这就是区块链的分层思想。现在关于 Layer 1 和 Layer 2 的讨论愈发热烈,分层设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作为消费级区块链产品的设计者,我们也要用好分层的理念,让 Layer 1 和 Layer 2 各司其职,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就会豁然开朗。

未来:消费级区块链需要更灵活的基础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仍然停留在「大哥大」这个级别,无论我们的开发者多么神乎其技,产品锦鲤怎么开尽脑洞,也不可能在它之上做出快手和微信。为了能够产出体验好的消费级区块链产品,我们需要足够灵活的基础设施,让我们在充分贴近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出区块链的关键效用点。

按照分层设计的思想,首先我们需要足够安全的 Layer 1 底层链,用来承载「资产安全」或者说「数据安全」这个效用点。另外,底层链最好还能在虚拟机的设计上保持很高的灵活性,这样就不需要经常为了上层需求倒逼底层升级(参考 SegWit),增加硬分叉的风险,既能保持 Layer 1 的稳定性,也能让 Layer 2 摆脱桎梏,充分发挥。

然后,我们需要足够贴近用户的 Layer 2 框架,为开发者提供开发自由、用户友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样的 Layer 2 框架需要破除知识的诅咒,放弃理想主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然后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开发者。一如微信的小程序设计规范,对开发者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用户习惯指南。Layer 2 必须充分拆分区块链的效用,设计出不同的组合,让开发者能够更加容易地产出消费级区块链产品,让用户能够更加直白地理解区块链产品的优势。

有了这样的 Layer 1 和 Layer 2,开发者就可以秉着先用起来的原则,不断尝试突破加密世界与原子世界的屏障了。区块链的确还比较小众,加密经济也还在雏形的阶段,一些圈内人不相信区块链能够拥有互联网一样的普适性,仅仅会成为一种新的金融设施,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从比特币十年来的平稳运行,到以太坊带来的生态繁荣,这里面有历史的影子,但也有一些新的火种。我相信,区块链的技术和理念会随着社会的前进带来一系列的变革,普通用户也都将习惯于加密经济的日常。

让我们再次回顾开头的场景:两个时代,两种日常,互相无法理解,却又一脉相承。每个时代都有认知的局限性,无法看懂价值的不一定没有价值,难以理解的需求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惯常。对于未来的可能性,我们要保有敬畏之心,借用《三体》中的一句话:

  •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