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央行研究局王信:国务院已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全文)

央行研究局王信:国务院已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全文)

Facebook Libra和加密货币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高层的关注。

在7月8日举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央行正在组织市场机构从事相应工作。

演讲中,王信介绍对Facebook Libra、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的最新研究。王信表示科技的发展使得过去交易、行业限制在数字时代都不存在,Facebook Libra等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如果得到广泛使用,能够更多地发挥货币职能,进而冲击法定货币并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背后是利益、权力、国际政治、外交。如果一种支付工具发挥货币的职能,必然会冲击法定货币,从而对一个国家货币调控、金融调控、各方面带来直接影响。”

除此之外,王信还就如何应对Libra挑战,加强数字金融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探讨。核心内容包含以下10点:

1. 2014年,在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倡导下,央行就已经开始对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研发工作。

2. 在Facebook推出Libra时,央行的数字金融研究平台同时成立,得到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支持。

3. 现在中央银行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4. 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目前由央行货币基金局管理,王信是央行货币基金局负责人。

5. 央行曾担心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会在某些方面替代法币。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剧烈的价格波动同时交易不便,最终央行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上,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会替代真正的货币。

6. 不过Libra的推出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重视。因为它自称一揽子货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任和广泛使用的问题。另外它基于Facebook大型社交网络平台,随着进一步使用,将来除了可能会在支付领域发挥作用,还有可能行使货币职能。这对各国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乃至对国际货币体系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7. 为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专门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等城市与当地进行密切合作,进行系统研发等。

8. 如何应对Libra的挑战?目前的想法有:加快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各国发行本国的类Libra产品,以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提议发行一个超主权数字化货币。

9. 反思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前些年我们(央行)对虚拟货币、虚拟资产采取非常严格的态度。Libra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呢?

10. 在数字金融领域,要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特别需要尽快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不一定完全代表政府的声音,也应该有很多重要的市场的声音、民间的声音。

以下为央行研究院院长王信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开放平台成立的大会。我想这真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学术研究平台,刚才黄卓老师提到Libra,其实在Facebook发行Libra的时候,我们的数字金融研究平台也成立了。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巧合,至少都说明了国内外对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高度重视,而且不单是从学术研究,从实际应用等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课题。咱们这个平台是多家的学术机构,而且得到了蚂蚁金服——咱们国家在数字金融创新方面最先进的领先者——的支持,同时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我们的数字金融一开始就聚焦实体经济,聚焦普惠金融。我想对于继续在国际上和同行一起竞争,保持一个领先的地位,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这非常重要。

我们人民银行也一直高度关注并参与相关研究工作。2015年,我们研究所就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我本人现在还负责货币基金局的工作,本来货币基金局是负责传统的现金业务。在座基本都是年轻人,大家基本很少用现金。随着蚂蚁金服、腾讯等等平台崛起,本来我想我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有更多时间看点书。但没想到,反倒是我们会比较多地参与新工作。中央银行从2014年在周行长大力倡导下,开始了对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现在,中央银行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这项工作应该说是起步比较早,但像刚才黄老师说的,能不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

总之阴差阳错。因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国定义为M0,是现金一定程度上的代替,所以这项工作也落到了我们货币基金局。现钞是最传统的货币形态,它也因此一下子进入到最先进的数字货币的形态。我们感觉到压力非常大,也非常迫切地希望和业界、学术界、金融界,还有互联网企业等等各方面一块合作,参与相关研究。

今天我想向大家简要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介绍一些国际组织还有中央银行比较关注的数字金融领域中的新事物。当然(在这个领域),之前更多的是对支付的影响。大家知道,腾讯、蚂蚁金服等等,在支付方面进展得非常快。后来又出现了虚拟货币,或者说数字资产。大家又关注它会不会对货币形成某种替代。不过由于它价格剧烈波动,还有交易上的不便利,FSB(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又认为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真正发挥货币的职能,因而在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上,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会替代真正的货币。所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当然,它们也提出了其它一些重要问题。

随着Libra横空出世,这次大家高度重视。因为它号称一揽子货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任和广泛使用的问题——因为它基于大平台。如果说Libra将来除了可能在支付领域,特别是跨境支付领域实现重大发展前景的话,那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Libra会不会更多地发挥货币职能?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对于各国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乃至对国际货币体系,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大家猜测在它背后,美元到底会起多大作用。是不是一揽子锚定的货币,实质走向是锚定美元的情形?如果说,最终所形成的数字领域和虚拟货币领域也和美元密切相关的话,那么,国际货币体系就可能形成过去的法定货币和以美元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并存的局面。但最后大家很可能认为它都只是一个老板,那就是美元,美国。

如果这样的话,那它带来的不单是经济金融问题,甚至会是国际政治、政治经济学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所以这方面的讨论就比两个月前大家所讨论的维度要广泛得多。我们研究平台的成立正当其时。下一阶段,我们也非常愿意贡献力量,从政策研究角度、实务角度,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方面的角度,和大家一块合作,进行更多有意思的问题的研究。

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就是从我们央行的角度,介绍国际主要金融组织和央行对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一些关注点;

第二部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提出,下一阶段至少从政策角度人们可能比较关心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从政府和中央银行角度,我们比较关心三个方面:第一是对金融服务的影响,第二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三是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第一方面,对金融服务的影响。不少研究认为,不论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是数字金融的兴起,金融科技可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动服务创新,带来更高效率、更精准的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优化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对银行的行为也会发生重要影响。更多有创意的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的业态,更快地获得信贷,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对于科技巨头,现在大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科技巨头能够提供高效率,更方便、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都源于金融创新本身,也源于科技巨头带来的竞争加剧。在产品领域,这些对客户、对金融机构和客户的黏性,还有对于竞争的影响,都带来了直接的变化。

显然,金融科技和金融科技巨头的发展会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大家知道,现在大银行都在进行大量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进步也很快。同时,中、小银行对这块也非常重视,他们处在普惠金融和支持小、微企业的第一线,但现在又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金融科技方面的重大投入。后续我也会提到,怎样帮助中、小银行搭上金融科技发展的快车,改造他们的业务、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下一阶段的重要问题。

金融大数据使量化投资、智能投顾,都出现了重要变化。科技金融的发展使金融机构不仅要坚持KYC,了解你的客户;同时因为数据重要,更要了解你的数据。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对风险进行定价,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这些方面,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这方面,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而且在国际金融交流、国际合作方面也一直发挥主导带领作用。2016年杭州峰会,人民银行代表中国担任G20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主席,当时推动出台了G20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之后,人民银行还作为联席GPFI(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主席,也一直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倡导者。所以,人民银行一直都在联合相关国家,推动相关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数字金融大有可为。因为普惠金融本身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涉足普惠金融存在短板和劣势。借助于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惠金融风险偏大、成本较高、收益偏低的问题。当然随着大量数据低成本地收集,以及科技手段有效地应用,传统观念也可能会被打破,不见得一定是成本高、收益偏低。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蚂蚁金服的做法,也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低成本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现在也有一些讨论。这是中央银行最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在数字货币方面。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有这几个角度:

1. 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大数据提升了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获取信息的能力。市场可能对利率的反应更加灵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更高。但也可能会导致过度反应。

2. 金融科技发展推动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扩张。传统上。货币政策基本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传导。如果说,越来越多金融业务、金融服务通过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来进行,那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显然也会带来直接的重要影响。

3. 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大家知道,除了高度关注CPI物价指数外,中央银行对是不是要关注资产价格一直有争论。但无论如何,中央银行要关注资产价格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这是中央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变化也会带来直接影响。在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交易(当然,其中很多是传统商品的交易价格)中,金融科技在资产市场上的一些运用,调整都会更加频繁和剧烈。

虚拟货币。假如虚拟货币能越来越大程度上替代传统货币,而中央银行又主要针对传统货币,那它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肯定会降低。尤其是Libra,大家都非常关注。借助于它背后大平台所联合的参与机构,以及大量的使用场景,Libra有可能得到广泛使用。甚至有人认为在一定阶段,它要靠一揽子法币作为信用支撑。但是,如果它能依靠自身取得市场信任,从而会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价值储藏,甚至用作信贷,那虚拟货币就可能具备货币创造的功能,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就会更大。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现在到了央行数字货币。大家认为虚拟世界基于加密算法,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不太靠谱,我们就通过中央银行直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正如现在中央银行试图在做的那样。事实上。像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也都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尝试,但细节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央行直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它就是直接的法币,就是人民币。它也有助于央行支付功能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央行是不是可以应对现在林林总总的虚拟货币的影响和冲击?在支付方面、在零售领域,会不会导致支付业态出现某种新的变化?也有可能会减少法定货币所受到的加密货币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得到维持。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是不是对它进行计息。如果计息的话,央行就可以通过利息率调整,从而更好、更容易地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意图。至少有一点,在现在很多欧美国家和地区都存在零利率下限的情况下,如果把利率弄得很低,甚至是负的,数字货币可能会向现金转移。在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情况下,现金已经越来越少。这种转移很难成为现实。甚至如果对央行数字货币付息,对央行政策意图的实现显然大有好处。一些国际学者正在极力鼓吹,提出这方面的政策建议。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中央银行比较集中的考虑在这几方面。金融脱媒的风险加大带来监管套利的风险,这个讨论比较多。很多从事数字金融的机构并没有完全地在当前金融监管下,不同监管部门,以及不同国家的相关监管也不同,这些都会造成监管套利,或者带来监管空白,可能都会导致风险产生和扩散。现在国际上也在讨论科技巨头的问题,事实上也成为一个不能倒的例子,所以对金融的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都会带来直接影响。

金融科技更具有隐蔽性、破坏性、系统性,大家在看到它好处的同时,对它迅速发展的很多方面也要给予足够关注。包括数据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的相互强化。

第二部分,简单提一下从政策的角度,我们近期需要深入地考虑的几方面问题。这些刚才都已经提到。为了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我们专门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和其他城市跟当地进行密切合作,进行系统开发等等。

首先关于加密数字货币,尤其是Libra代表的稳定币。因为过去比特币价格波动过于巨大,现在大家关注焦点的首位就是稳定币,尤其是Libra。未来会不会形成法定数字货币和少数数字稳定币并存的格局?从货币的使用来讲,最终应该在比较快的时间,通过市场淘汰或者政府有意的影响,只有极少数支付工具或货币能够存在下来。这样市场交易成本才能减少。

大家知道货币的背后是利益、权力、政治、国际政治、外交。所以,如果一种支付工具在相当程度上还发挥货币职能,那它必然会冲击法定货币,从而对国际货币调控、金融调控,乃至各方面都会带来直接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疆域和行业的限制,在数字时代可能都不存在。从网络的外部性来看,支付的工具或货币也是越少越好,这样才方便,这是市场本身的内在需求。

但我们现在还是处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大格局下,而且现在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大家都会看到全球化出现某种停滞,甚至一些方面出现某种逆转,人们采取内部、封闭政策等等。是不是在货币这个涉及到权力、国家主权的最重要的金融领域,它就可以敞开胸怀迎接所谓的国际货币或超主权货币?这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可能技术、市场还有国家主权的某种冲突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存在。

下一步,我们如何应对Libra?相信大家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比如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各国支持发行本国类Libra项目,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甚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跳出来,发行一个超主权数字化货币。这些都值得关注。

第二点,探索数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也是咱们平台重要的研究领域,会继续在普惠金融方面深化。在数字铺普惠金融方面,在拥有较好基础的情况下,怎样强化优势、应对外部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第三点,从监管部门来看,怎样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框架,发展监管科技,里面也有大量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对于大的科技巨头,我们要求它“大而不能倒”,否则就会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问题。比如说个非常现实的问题,Libra出现后,要不要允许Libra也在国内使用?现在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前些年我们对虚拟货币、虚拟资产采取非常严格的态度。Libra之后,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当然我现在说的都是一种设想。因为哪怕是Libra,它本身也只是一项计划,但我们可以进行学术上的讨论和推演。假如说我们也支持自己的机构,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发行类似Libra的中国版数字货币,那它的应用范围应该是怎么样的?主要用于和Libra竞争、在国际领域使用?还是可以在境内得到广泛使用?对现行的人民币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传统的现金肯定越来越减少。我个人的精力也可能要从实物现金转向数字现金,这对我是个巨大挑战,对在座的各位也是个有意思、有挑战的课题。

第四点、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涉及大量技术问题,比如隐私保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很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加强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和合作。在这方面,我们的业界和学界已经发挥非常好的作用,比如说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层次的对话等等。事实上,现在在BIS(国际清算银行)、IMF等等国际金融政策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讨论。在这些平台上,我们特别需要尽快地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不一定完全代表政府的声音,也应该有很多重要的市场的声音、民间的声音。这样才能在国际相关政策讨论、规则标准制定,乃至真正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方面,更好都维护中国利益,推动我们数字金融的发展。最终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杨滨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