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时代观察》| 区块链+慈善:从清洁供水到巴黎圣母院

《时代观察》| 区块链+慈善:从清洁供水到巴黎圣母院

区块链技术已逐渐进入慈善领域,将会为该领域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慈善公益组织对

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最近,英属维尔京群岛与区块链公司Lifelabs进行了合作。Lifelabs将为其居民推出另一种加密货币支付基础设施,以确保居民在发生人道主义危机时能够继续获得必要的商品和服务。

去年9月,我国民政部计划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到2020年完成对现有慈善追踪系统的升级。届时将建立一个防篡改的慈善组织信息查询系统,提高信息发布和搜索服务的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

可见区块链作为更公平、更透明、更便捷的援助和捐赠资金分配的技术方案,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应用。

慈善领域应用

“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实现的彻底透明,会让捐赠者更加清楚每一笔钱是如何花的,进而增加人们对机构的信任度。因为人们常常担心慈善机构贪腐和管理不善。”总部设在英国的慈善援助基金会(CAF)政策和项目负责人RhodriDavies说道。

2015年,当时有非营利媒体就报道了红字会不当使用Lamika项目捐赠资金的消息。Lamika项目的初衷是为受地震影响的海地首都人民建造数百所永久性的住房,然而到了2015年,收到近5亿美元的红十字会Lamika项目只建成了6所房子。据媒体报道:”红十字会不愿意透露数亿美元的具体用途,另外受捐助的人拿到的钱并没有红十字会说的那样多。”

不过,Davies也指出彻底的透明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许多非营利组织已经面临挑战,他们无法让持怀疑态度的捐赠者相信,把钱花在核心成本(通常被认为是机构日常管理费用或管理费)方面是必要的。如果捐赠者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个人捐款用在一个慈善组织内部,这可能会加剧人们不信任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钱没有用在真正急需的地方。

区块链除了能增加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还能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区块链技术底层引入智能合约,让善款的使用规则在捐赠之前就已经被规范化,可以确保专款专用,简化中间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

由比特币非营利机构BitGive支持的,基于区块链技术驱动的GiveTrack项目,已经实现了让捐赠者跟踪捐款流向,了解捐赠款项的最终用途。GiveTrack项目经记录了CodetoInspire、Desafio、RunforWater、AmericaSolidaria等慈善项目在平台上的资金运行周期。该平台支持12种加密货币,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慈善活动,包括移动医疗、清洁供水项目、拯救儿童等。这种线上方案降低了管理捐款的相关成本。

另外,在降低慈善机构向受捐助人转移资金时间,拓宽捐赠种类(加密猫等虚拟资产也可用来捐赠),扩大捐赠者地域范围(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慈善)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技术应用潜力。比如,今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800年历史的圣母院被毁,世界为之震惊。几天后,一些区块链社区也迅速做出反应,发起了捐赠活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轻松进行捐赠。

挑战和限制

不过,区块链技术在慈善领域的应用固然有显而易见的优点,从捐赠方、公益组织和受捐方各方来看都会获得益处的。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阻碍和限制。

用户身份的识别和保密

要解决”诈捐门”、”骗捐门”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数字身份的识别上链。在慈善公益领域里,要考虑每一个用户的真实身份的核实,并且将其数字身份在区块链上进行认证。用户的身份识别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具体的数字身份上链在公益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了个人数字身份的认定,才能在链上展现真实可靠的信息。另外某些捐赠人倾向于匿名捐赠,并不希望自己的捐赠信息被暴露在链上,因此就需要用到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对该类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密处理,这种加密也需要是可靠可信的。

智能合约的严密设计

实际上区块链慈善公益平台的建立,最后应该是一种更少人为干预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对于捐赠方、慈善公益组织(可能存在)、受捐方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以及对这类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因此,基于区块链的慈善公益平台应该有相应的智能合约设计,由于公益事业往往和道德相关,在公益活动中暴露的腐败要更为让人所耻。因此智能合约要充分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公益活动中的各类行为有清晰的规定,这样才能维持一个良好有序的平台环境。

信息上链的核查

用户数字身份信息的上链也是一种信息上链,但是这里要说的主要是受捐方求助信息的上链。区块链应用于慈善公益领域,实际流程和当下的流程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保障,可以解决公益领域现存的一些弊端。因此,实际捐赠行为的完成也是需要受捐方的受捐信息在链上进行公示,虽然信息透明对每一个用户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难免会有恶意用户可能会捏造信息进行骗捐,因此,在受捐方信息上链之前就需要一定的核实审查,实际这个过程由何方进行背书,其效力和信度是否可靠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物资、行为的验证

慈善公益范围较广,除了较为普遍的公众最为关心的善款捐赠以外,还有很多物资以及行为帮助的慈善公益活动类型。对于这类的公益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行为和物资进行识别和验证,形成一定的数据进行上链,这个过程需要的技术和细节考虑较多,实际落地有一定的难度。

提升数字化意识

目前,比特币是慈善领域最热门的加密货币。据eXeBlock的调查称,虽然并不清楚慈善机构收到的比特币具体数量,但是肯定超过1亿美元。

从整体来看,非营利机构接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捐赠并不普及,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力也并不是很强。根据一项调查了5352个非政府组织中报告显示,72%接受网站捐赠,只有1%接受比特币,只有3%的组织拥有数字钱包。在英国,只有15%的调查慈善机构已经完成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并将其嵌入其中,而45%的慈善机构根本没有数字化战略。另据TechTrust对1262家慈善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缺少时间和资金是慈善机构最大的两个数字化阻碍,分别占到35.08%和32.7%。

对此,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豪尔赫•梅贾在分享与慈善机构合作经验时表示,许多慈善机构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些在线服务来进入慈善众筹领域。

“慈善机构通常不是由有技术远见的领导者领导,所幸的是这方面正在变得好起来。”豪尔赫•梅贾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