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不变=对抗修改
在比特币世界,如果你想通过时间倒流来修改账本上的一笔交易,你不仅需要准备足够的挖矿设备(投入大量资本),还需要足够多的电力来赢得算力游戏,同时还要验证这笔交易之后到现在的所有交易。
这么做不仅仅在财务上是巨亏,而且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
验证交易需要成本,在分布式网络上维护统一账本也需要成本,这些成本赋予比特币一个特点:永恒不变。
如果有人想改变比特币网络的这个历史,必须掏出几十亿美金。
相当于动用3万亿(你没看错,是万亿这个级别)台高端笔记本的计算能力,来改动比特币网络上的一笔交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永恒不变。
这就是工作量证明法给比特币带来的成本,同时也是比特币算力对抗理论的基础。
工作量证明法是连接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桥梁,已经投入到比特币世界的资金和工作使得比特币不变。人们听到“区块链”这个词的时候会同时听到很多神奇的词,比如”密码学“,“加密”或者“哈希”,因此会错误的认为就是这几个概念实现了不变。那些不懂数学,概率或者对抗理论的人,以及不懂比特币工作远离原理 的人常常宣称“挖矿费电”,“对环境不好”。这类人觉得他们可以去掉工作证明法的成本,然后依然能搞出来一个漂亮,浮夸,不贵的软件(区块链)。
但我们明白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不费劲就能改变,那么我们就随时可以坐时光机回到任何时候。某些人坚信的这类方案在我看来只有99.9%的适用性。当你追求永恒不变,个人权利以及安全的时候就完全不靠谱。(假如你不信任你的家人或者同事,区块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再重申一遍:
安全和永恒不变是付出成本后获得的。
工作量证明法是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联系到一起,将真实世界的成本带给易逝,可替代的数字化对象。
不仅于此,因为工作量证明法是一种具有复利特性的现象,随着时间流逝,它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可被改变。这就是人们说“比特币反脆弱”的核心。比特币受益于时间的流逝(林迪效应)。
比特币是第一个可以像真实物品一样存在的数字产品。因为它绑定了数学,所以在纯数字世界被证明是稀缺的。
举个香蕉的例子:
如果我给你一个市场上买得到的普通香蕉,我就不再拥有这个香蕉。如果我给你一个数字化的香蕉,我只要复制一份,那么你和我都有一个香蕉。如果我给你一些比特币,那么我就不再拥有比特币,就像我给你一个普通的香蕉一样。我无法创建一个新的比特币,也无法复制一个,我也无法要回来,我也无法使时间倒流。我拿回那个比特币的唯一方法是你把它给我。但是那已经是一个新的交易。
比特币是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能达到这种状态的网络。
为什么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运气和时间点。
比特币用了5年才从人们口中的“垃圾“变成值得认真研究的东西。如果有人想赶上或者复制这个水平的架构,大概需要1000亿美金,同时需要奢望没有人发现他的动作和他竞争,因为双方都需要花这么多钱。
这种竞争只会让比特币更加重要并且更贵,而且使其实现了一种无法打破的自我强化的循环。
比特币是一种一生只有一次的事情,Andreas这么说过: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法有用,就是因为它曾经无用“
现在人们终于当真了。
如果你打算重复这个实验,会有人注意到你,一旦你取得了进展就会有人攻击你。而比特币只会走的更远。
回想一下,这个网络从一文不值,增长到价值1000亿美金,却没有任何市场投放。上次这种事情发生是什么时候?最接近的是互联网,但是这个网络与可衡量的价值有关,所以它是有争议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其他人必须去融资并且售卖一些论文胖协议来制造噪音并且获得关注。 我猜人人都想拥有这种东西,就像电信巨头想拥有互联网。但现实情况是:到目前为止是人民群众集体拥有比特币公共网络,正是集体给了比特币力量。时间和海量的参与者站在比特币这一边。
比特币只要正常运行一天,他就能更强大,更安全,更不可改变,更稳定,更值得信赖而且更珍贵。
实际上,这是一种我们从没见过的带有加速特点的林迪效应。
如果比特币的竞争者获得了增长,那么比特币会获得很多倍的增长。
网络效应就像跑远的火车,比特币基于工作量证明法的永恒不变的网络已经跑的很远了,而且几乎不可能被超越。
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万亿资产的经济活动都会最终与比特币有关。互联网是数字世界中最稳定的信息流通的方式,比特币是数字世界最稳定的资产流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