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

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

据福布斯消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支持的数字货币即将推出。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数字货币,初期将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七家机构发行。一旦这一数字货币如期推出,中国央行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正式发布数字货币的央行。

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DIGICCY)。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资产会转变成为数字资产。

在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会自然形成数字资产之间的等价交换,不一定非要用法币来进行结算。当一种数字资产能够被国际上的广大用户群体接受,央行数字货币面临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这将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最大挑战。

央行推动数字货币的最大意义是,CBDC未来有潜能成为数字资产大类的定价标准,使得人民币成为数字资产的定价标准,而不是美元。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深圳进行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的创新探索。

最近,美国政府批准了一些稳定币,把稳定币跟美元1:1合法地进行锚定,打通了美元和数字货币之间的桥梁。通过稳定币,美国把全球的数字货币都绑在了美元的战车上,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巩固。

央行推出数字货币

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使得人民币成为数字资产的定价标准,是推动数字货币的最大意义。

我国推出的CBDC主要替代M0,也就是现钞。在M0总量确定的情况下,M0要么一部分用CBDC发行,一部分用纸币发行;要么全部用CBDC发行。

学术角度而言,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等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

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等日益高效,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央行数字货币再去做一次M1、M2的替代,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且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目前,注重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想解决现钞和电子支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的风险;二是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模式的电子支付,无法满足公众匿名支付的需求。

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于现钞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央行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如果CBDC只是替代纸钞和铸币,则对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影响都不大。

CBDC加入支付领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形成不小的冲击。支付宝和微信等小额支付业务可能会受到冲击,因其主要集中在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而CBDC对实体产业的影响,是通过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产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间接实现的。

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总体来说,CBDC对区块链行业是利好。各国央行发行CBDC,代表官方认同了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未来,如果能够有效监管加密数字货币,CBDC或可与民间数字货币兑换。

超过15个国家央行已发行或正在考虑发行

从刚开始被质疑、被禁止,到逐渐认可它们的技术,再到认清趋势,各国经过了数年的观察和研究,才形成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布局央行数字货币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15个国家的央行已发行或正在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包括中国、美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巴哈马、委内瑞拉、乌拉圭和哈萨克斯坦等。

英格兰央行早在2016年发行了中心化数字货币RSCoin。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必须终结,而某种形式的全球数字货币——类似Facebook的天秤币(Libra)——将是更好的选择。卡尼表示,公共部门最好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网络提供一种新的“合成霸权货币(SHC)”,可以抑制美元对全球贸易的强势影响。

委内瑞拉在2017年12月发行了石油币,旨在缓解委内瑞拉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2018年9月15日,泰国中央银行(BOT)也对外宣布了名为CTH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

瑞典央行目前也正在考虑推出名为电子克朗(e-Krona)的央行数字货币。

卢旺达国家银行(NBR) 8月23日宣布,正在评估开发和发行中央银行支持的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凭借自己的数字货币,央行正试图提高交易处理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巨头公司的发币之路

世界上巨头公司不少,金融业巨头摩根大通、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前后都宣布推出数字货币。

去年5月,Facebook成立区块链部门,低调开展加密货币的研发工作。今年6月,Libra白皮书正式发布。根据描述,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由非营利性组织Libra协会负责管理,该协会已有Mastercard、PayPal、PayU等28个创始成员。

Facebook发行数字货币稳定币,锚定“一篮子”货币,相当于变相成为一台全球性质的“印钞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Facebook的大型数字货币“天秤币”遭遇政府监管机构的阻挠时,另一家大型社交网络Telegram正在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据最近与Telegram进行过交谈的三名投资者说,Telegram已经告诉投资者,它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十月底之前)推出首批数字货币Gram。这种数字货币和比特币一样,属于时下流行的“加密货币”。

Telegram还计划让全球2亿至3亿Telegram移动聊天用户可以使用Gram数字钱包,这些投资者说。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他们要求匿名。

为了稳定数字货币的价值,Facebook的天秤币计划以银行账户中的传统货币资产为后盾。相比之下,Gram将没有任何支撑,其价值的波动就像比特币一样,取决于人们愿意为它支付多少钱。

CBDC、Libra、比特币

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面世,正式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加密货币实验。

2014年,央行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等进行研究,走出了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第一步。

2019年,坐拥27亿用户的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意在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掀起了巨头发币的高潮。

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主导,是对法币的有效补充,受政府直接监管。

Libra由Facebook主导,受Libra协会管理,同时接受各国监管。与大多数加密货币不同,Libra完全由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支持。对于每个新创建的Libra加密货币,在Libra储备中都有相对应价值的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以此建立公众对其内在价值的信任。

比特币则完全去中心化,总量恒定,任何人在理论上都可以通过挖矿或交易持有。

相比Libra和其他数字货币,CBDC在争夺数字资产定价权上具有竞争力。

在信用上,央行数字货币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最核心的区别是: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的,而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心化的。

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就像人民币一样,是国家信用背书。而比特币没有任何底层基础支撑,估值来自于使用者对于它的“信仰”。

银行金融造就帝国崛起

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正面意识到数字货币对于传统金融的冲击力。各个国家也开始意识到,货币的变革似乎已经到来,如果央行不能顺应变革,“数字货币”可能真的要失控。比特币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数百年管控着货币体系的央行,其实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为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1694年由英国皇室特许苏格兰人威廉· 彼得森(WilliamPaterson)等创办。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初期主要为政府筹措战争经费,并因此而取得货币发行权。1844年根据新银行法(《皮尔条例》) 改组,分设发行部和银行部,后逐渐放弃商业银行业务,成为中央银行,1946年由工党政府收归国有。

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通常我们认为发币就应该是央行的权力,但央行发币制度仅有几百年历史。1694年,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个央行(英国央行),才有了央行发行国家法币(英镑)的制度。

随着各国政府、巨头公司、比特币等多方竞争,未来在商业结算领域必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小到生活中的支付,大到跨国贸易的交易,善用规则的企业或个人将获得更大的收益。(综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