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Facebook 数字货币:缘起、意义和后果(万字长文)

Facebook 数字货币:缘起、意义和后果(万字长文)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投资区块链,猛戳:

文章来源:孟岩、邵青 (数字资产研究院)

6 月 18日,Facebook 位于瑞士的子公司 Libra Network (天秤座网络)将发布其加密数字货币项目白皮书。此前 BBC 报道说这个数字货币叫做 GlobalCoin,翻译过来就是“全球币”。不过后来又传来消息说,GlobalCoin 只是其员工在内部的昵称而已,该数字货币正式的名称还是 Libra(天秤座)。虽然这个名字不如 GlobalCoin 那么锋芒毕露,但天秤座本身就象征着平衡与公正,而且 Libra 音形俱似 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因此可以说这个名字仍然凸显了发起者的雄心壮志,和一点点叛逆精神。

数字货币项目的一般惯例是先发白皮书,之后半年到一年左右发行数字货币。白皮书的发布意味着 Libra 项目进入倒计时。从目前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Facebook 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创建,将于 2020 年第一季度正式发行。根据区块链媒体 THE BLOCK 报道[1],该计划将建立由 100 个合作联盟节点构成的数字经济体。目前 Visa、Mastercard、Uber、Paypal 等公司已经签约确认成为创始节点。假以时日,这一经济体将会把 Facebook 以及 WhatsApp 共计 27 亿的全球用户纳入其中。

图1. The Block 报道的 Facebook 数字货币合作伙伴(图片来自 The Block)

Facebook 数字货币的推出不是孤立的,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包括:

  • 2018 年 7 月,纽约证交所的实际所有者 ICE 公司与微软、波士顿咨询集团和星巴克合作,成立加密数字资产服务机构 Bakkt
  • 2019 年 2 月,摩根大通发布了用于机构间清算的数字货币摩根币
  • 2019 年 3 月,IBM 宣布跨境支付区块链 World Wire
  • 2019 年 6 月 12 日,Visa 宣布跨境支付区块链网络 B2B Connect

以上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主流经济正在一步一步的拥抱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但是上述事情的影响力与即将推出的 Facebook 数字货币相比,都相形见绌。Facebook 数字货币将是 2009 年比特币主网启动之后加密数字货币领域最重大的事件,标志着非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应用从1.0 升级到 2.0。区块链、数字货币和通证经济由此将一步到位进入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主战场,成为下一阶段数字经济的主角。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相关行业在这样重大的事件面前,无法有所回应,这非常令人担忧。必须认识到,如果在数字经济革命的这个新的阶段,中国不能积极参与,不但将在新的竞争中落于完全被动,而且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领域已经取得的优势也可能丧失殆尽。

经过媒体报道,人们对于 Facebook 发行数字货币的情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意义未必能看清楚。因此,我们将在本文中就此事件进行介绍和分析,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展开:

第一,Facebook 启动加密数字计划的动机是什么?

第二,Facebook 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第三,Facebook 数字货币会引起哪些后果?

第四,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文将从目前已经被报道出来的事实,以及加密数字货币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沿着合理的逻辑路径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激发更多关于 Facebook 数字货币和加密数字经济的研究和探讨。受限于自身的学识,我们的观点不免有偏颇和谬误之处,愿意虚心接受各界批评指教。

Facebook 启动数字货币的直接动机

Facebook 启动数字货币计划的动机相对单纯,它是 Facebook 决策层对于 2018 年 隐私泄露丑闻的直接回应。

这一丑闻爆发于 2018 年 3 月。当时有内线向美国媒体揭发,Facebook 违背用户协议,将超过五千万用户的隐私数据提供给一家大数据分析公司,可能影响了民意和政治投票。由于特朗普治下美国独特的政治气候,此事件被一再放大,有关 Facebook 各种侵犯用户隐私数据的事实一个接一个地被曝光。心高气傲的扎克伯格和他的主要助手桑德伯格被轮流拉到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过堂,大量离职员工倒戈相向,媒体纷纷落井下石,甚至他曾经的创业伙伴也公开建议拆分 Facebook。在这种情况下,Facebook 的前景,自 2004 年创建以来第一次蒙上一层阴影。

不久之后的欧洲之行,加深了扎克伯格对 Facebook 前途的忧虑。2018 年 5 月,欧盟范围内 《通用数据保护法案》即 GDPR 正式生效。同一时间,扎克伯格在欧洲议会出席两次听证会,并接受质询。其中第一次相对温和,而第二次则杀气腾腾。随后,扎克伯格因为拒绝赴英国接受质询而险些遭逮捕,使得他清楚地认识到,在美国,特别是在欧洲,Facebook现在的商业模式将面临根本上的威胁。

简单地说,Facebook 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无偿或者低成本占有用户数据,通过高水平的大数据分析准确刻画用户特征和偏好,精准推送广告,赚取广告费。

这个商业模式是由 Facebook 开创的,也是由它做到极致的。Facebook 投入大量资源,汇集全球最优秀的技术精英,把实时大数据分析和计算广告推到了无人可以匹敌的程度,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然而,这一模式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它需要获得分析用户数据的权利。当欧美对于用户数据保护的新规则开始逐步确立的时候,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明确划归用户,Facebook 必须经过用户明确授权、支付对价之后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事实上,这就意味着它原有商业模式的成本和风险将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能在未来变得不再有利可图。

Facebook 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要想激发重大变革和创新,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一个掌握巨大资源而又具备眼光和胆略的人逼入绝境。据报道,最晚不迟于 2018 年 6 月,扎克伯格及其核心幕僚就大致确定了以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新的战略突破口,并且成立了 150 人的团队开始实质性推进。

具体的决策过程,尚未被外界所知,但扎克伯格做出这个决策,一方面是形势使然,另一方面确实也凸显了其个性和胆略。平心而论,数字货币对于 Facebook 来说非当然之选,更不是最安全和最合乎常理的选择。2018 年,Facebook 的净利润高达 250 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 26 亿,市值超过 5,000 亿美金,手握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体和花不完的现金,站在产业制高点上。如果求安全,Facebook 完全可以去跟其他巨头在电商、云计算甚至搜索领域一较高下。就算要做金融科技,也有大量传统成熟模式可以选择。可以说,扎克伯格最终选择了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主要方向,是非同寻常的,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找出路”的意义,必然有着更高的战略目标。

Facebook 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

我们不预期 Facebook 会公开宣布其数字货币计划的全部战略。但如果全面理解锚定法币的加密数字货币的本质,沿着合理的逻辑推演,可以得出Facebook 发行数字货币之后,在未来可能达成三层次战略目标,分别是:

第一层,获得新的盈利模式。

第二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中央银行。

第三层,建立 Facebook 数字经济帝国。

2.1 获得新的盈利模式

Libra 能够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使 Facebook 进入规模巨大的支付业务,并从最高点切入金融科技领域,赚取巨量的收入和利润。

互联网支付是金融科技的基础,拥有着巨大的规模和丰厚的利润。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在用户数量不到 6 亿的情况下,2018 年创造了大约 28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Facebook 如果可以向 Libra 有效转化用户,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一年承载 50 至 80 万亿美元交易量,并非天方夜谭。这意味着,Libra 只需要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仅手续费收入就比现在 Facebook 全部营收还要高,而这一切都无需过度获取用户数据,可以在端到端加密的情况下完成。

跨境支付也是一块大蛋糕。全球跨境支付业务的总规模目前是 125 万亿美元,利润丰厚。经常出国旅游的人都知道,在国外零售窗口现钞换汇,手续费经常在 3 至 7 个百分点。如果在离开时将没有花完的外汇再换回本国货币,则现钞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可能有最多达百分之几十的价差。通过 Libra 的统一数字货币体系,Facebook 可以将用户在这方面的交易费用降低一个数量级,把传统换汇业务杀得片甲不留,而它自己还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

此外,Libra 的另一个能力是与 Facebook 固有的业务相结合,在避免过度收集用户数据的同时,为互联网广告业务注入新生。具体地说,Facebook 可以在其社交网络、游戏等业务当中,基于 Libra 构造通证激励系统。它不必过度分析用户数据,而是可以用 Libra 奖励配合一个通证二级市场,在不了解用户具体偏好的情况下,鼓励用户点击广告,引导用户深度互动。进一步,这个通证激励系统还可以将每一个用户都转变为其广告销售或者分销渠道。比如说,一个用户通过跟广告交互获得了一张优惠卡,但是他本人并不需要。在传统互联网广告模式下,事情到此结束。但在通证激励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或者二级市场来转赠和销售这张优惠卡,获得相应的提成奖励。这样一来,这些用户就事实上成为 Facebook 的广告业务的分销渠道,而 Facebook 也就纯粹依靠市场机制,在无需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把广告业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当然,我们也完全能够想到,Facebook 跟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在自己的体系中创建各种金融产品,成为用户的金融服务入口,全球最大的金融中介,赚取高额的中介费用。

因此,Libra 有能力为 Facebook 创造一个新的盈利模式,不但摆脱现有盈利模式遭颠覆的威胁,而且有可能使 Facebook 在互联网领域里再上一个大大的新台阶。

不过,上述几个盈利模式,尽管可能创造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利润,但对于数字货币的能力来说,仍然只是一个起点,比传统用户积分要好一些,但如果只是停在这里,Facebook 也无非就是一个更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而已。我们认为,这绝不是 Facebook 发行 Libra 的最高目标。

2.2 数字经济央行

据称,Libra 将锚定多国法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听上去似乎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有神似之处,也跟 2005 年之后的人民币异曲同工。而这也就意味着 Libra 是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和通证经济领域中所谓的“稳定币”,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价格波动,而不试图通过通证升值来提供激励。相反,Libra 将为持有者派息,从而使整个体系更接近于一个银行。

我们认为,Facebook 正是希望通过 Libra 项目升级为数字经济世界里同时掌握铸币权和信贷权的超级银行。

这里的关键是货币的发行权,或简称铸币权。根据本杰明·科恩(Benjamin Cohen)教授的观点,铸币权的本质是通过拖延和转嫁他人,避免调整成本的权力[2]。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欠债以后拖延和转嫁债务的权力。举例说,拥有铸币权的实体,虽然承认其发行的货币是自己的负债,而且也会在报表上注明这些负债对应的抵押资产,但却没有向货币持有人偿债兑付的义务。央行虽然需要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里清清楚楚的标明货币背后由多少黄金、外汇、国库券等资产作为抵押和支撑,但是当一个老百姓拿着钞票去央行要求兑换成黄金、外汇或者国库券的时候,央行是不会承兑的。央行也许是当今法律体系下唯一一个拥有这种特权的机构。

那么 Facebook 是否可以通过 Libra 拥有这样的特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加密数字稳定币的实现机制。

首先要说明,稳定币其实是一个伪概念,世界上根本没有稳定币这一回事。所谓稳定币,其实只是一种方便交流的称呼而已,在加密数字货币领域中,通常是指价格咬住某一个外部目标的数字货币。也就是说稳定币之稳,并非其购买力稳,而是指其相对与锚定目标的法币价格之稳。

目前实现稳定币的思路,大致有三。

第一是法币债务抵押。通俗的说,就是将一定数量的法币抵押到存管机构中,然后在链上发出数量相同的数字货币。每一枚数字货币,背后都有等值法币抵押,一旦数字货币持有者要求兑换回法币,则发行者必须立刻等额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币只是发行在区块链上的法币债务符号。在百分之百现金准备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本身既没有扩张也没有收缩法币的发行量,只是把一部分法币挪到了区块链上,发行者并不真正拥有铸币权。

第二是数字资产债务抵押。这是区块链上特有的一种模式,就是将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币等)抵押到一个智能合约中,来发行相对于法币稳定的数字货币。这一模式的代表是 MakerDAO 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拥有“部分铸币权”。一方面,智能合约可以自己选择铸币抵押资产的类型,这是央行特有的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发出来的数字货币,是可兑现的。用户随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将这些数字货币兑现为背后的抵押资产,这又跟央行货币不兑现不同。

第三是算法央行,即模拟央行根据 CPI 或一篮子货币价格调剂货币供给的算法,通过感知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灵活扩张和收缩数字货币供给,试图达成价格的稳定。这是一种完全拥有铸币权的方式,完全模拟央行操作。但是,由于没有政府权威的注入,这种模式只是徒具其表,目前没有成功的实例。

Libra 会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呢?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Libra 会是以法币债务抵押方式发行,长期来说,Libra 会采用一种混合模式来实现对铸币权的事实掌握。

据有关媒体报道透露出来的信息,Libra 将不是锚定一种法币,而是锚定一篮子货币。这就是说,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Libra 会按货币篮子确定的比例储备一定量现金,作为抵押发行数字货币,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谨慎、最能为监管所接受、而且凭借 Facebook 的能力足以办到的方式。

由于 Libra 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并且可以向多种法币兑现,为了实现这一点,Facebook 必须在全球寻找业务合作伙伴,方便用户自由地将 Libra 兑换成对应的法币。为此,Facebook 会将铸币权分享给这些合作伙伴。

真正有趣的事情发生在 Libra 稳定运行若干年之后。届时,Facebook 网络内将建立繁荣的电商、游戏、服务、金融等数字经济生态,大量产品和服务直接以 Libra 计价,接受 Libra 支付。全球 Facebook 用户将逐渐建立对 Libra 本币的直接信任。也就是说,人们信任 Libra 的价值,不再是因为它可以方便地兑换为法币,不再是因为有任何第三方资产的支撑,而仅仅它是 Libra,仅仅因为在整个 Facebook 社交网络和无数的二级市场中有二十几亿人愿意主动用自己的资产、现金、产品与服务为 Libra 承兑。

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流通的 Libra 当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绝大多数,只在 Facebook 数字经济生态内循环,根本不会被兑现。Facebook 仍然会提供一个兑现承诺,但实际上并不需要承担兑现义务,这就给了它一定的权利,可以通过购买或者交易各种资产来增发 Libra。而这,就是事实上的铸币权。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 Libra 不是直接锚定美元,而是要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如果 Libra 锚定美元,那么未来当 Libra 掌握铸币权的时候,Facebook 事实上就成为美联储之外的另一个美元央行。这件事情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观念上的冲击都太大,必须规避。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就是事实上创造了一个独立的货币,也就是说,Facebook 要做央行,但是一个独立的数字经济体的央行,而不是第二个美元央行。

2.3 数字经济帝国

可能人们要问,就算 Facebook 成为一家数字经济央行,又会怎样呢?我们认为,Facebook 将通过 100 个盟友节点建立自己的金融辛迪加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强大的数字经济帝国。

目前还不了解 Facebook 与其 100 个盟友节点之间将建立怎样的治理关系,如何将铸币权与其盟友分享,是否赋予它们信用扩张的权利。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节点在足够的激励之下,将成为 Facebook 数字经济体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代表。它们将推动 27 亿用户在这个经济体中经营、创业、投资、贸易、彼此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各种金融活动。这将事实上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完整的数字经济帝国。假以时日,这个数字经济帝国的 GDP 可能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能逐渐建立自己的一整套治理制度。

而 Facebook 作为这个世界当中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将彻底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当今世界上的其他一切商业组织,无论规模多大,利润多少,都已经与这样一个 Facebook 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

后果

中长期来看,Facebook 数字货币将引起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全面分析这些后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本文的范围,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其中四个。

3.1 加密数字货币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网络启动之后,加密数字货币作为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全新事物横空出世。经过十年发展,加密数字货币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它对于传统货币理论和体系的冲击,也由于这一新生事物本身的不成熟,加密数字货币也承受了巨大的争议和压力,存在各种力量希望将它扼杀在婴儿期,把它从历史和现实中抹掉。应该说,在 Facebook 数字货币发行之前,这种逆转历史趋势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在此之后,在超过 100 家机构和 27 亿全球用户被卷入这一历史进程之后,这种可能性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法阻挡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了。

当然,对于加密数字货币行业内部来说,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本身也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这一运动基本上还是由一小群理想主义者所主导的,他们提出了金融民主化、开放金融、通证经济、无边界金融、去中心化经济等一系列口号,希望给全球民众带来一个不同的选择。当 Facebook 这样的巨头加入之后,这个运动将从理想主义的 1.0 升级为商业主义的 2.0。理想主义始终会是这个运动的一部分,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虽然无奈,但这是历史的必然。

好消息是,这一过程将再次激发大量的创新和财富创造,催生出一批新的数字经济巨人,带来又一个激情澎湃的创业时代

3.2 货币竞争原子化

比特币创建时的一个原始目标,是为了确保每个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数字资产。为此,中本聪将比特币网络做成了一个点对点的、可自由接入的匿名支付网络,也使得渗透性不可排异性成为区块链支付网络的原生特性。其结果,就是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可以直接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而导致了不同货币之间的原子化竞争。

对于区块链的定义有很多,但从探讨 Facebook 数字货币的角度来说,应将其视为互联网上的超主权的、开放的支付和金融网络

通俗地说,支付网络就是“走钱”的网络,而金融网络除了走钱,还会走票据、证券和其他金融数据。今天主流的支付与金融网络是中心化的,与我们平时熟悉的互联网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网络,一般由央行和银行的金融机构共同构建。中国的第二代 CNAPS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和 CNFN(中国国家金融网络)是在中心化基础设施上建立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级支付系统和金融核心网络。我们通过银行柜台服务、ATM、网银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在银行账户之间挪动哪怕一分钱,都需要通过这个网络系统进行。

传统主权货币之所以能够在主权国家内获得垄断地位,除了法律和意识形态上的规范之外,就是因为国家能够确保在其境内只有该主权货币的支付网络能够合法存在,而对其他的主权货币支付网络排异。比如说,之所以人民币无法在日本境内流通,并不是因为日本警察整天监督各个商家,用警棍逼迫他们拒绝人民币支付,而是因为日本政府可以很轻松的禁止人民币支付和金融网络铺设到日本境内,也就是进行排异管理。

为什么政府可以很容易的进行排异管理呢?是因为中心化的核心金融网络结构非常复杂,规模和建设成本也很庞大,想要铺设到他国境内,成本高,动静大,必须经过政府批准。

但是区块链把这一切都给颠覆了。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把支付和金融核心网络直接放在互联网上,不需要拿牌照、铺专线,搞一大堆基础设施建设。任何人只要愿意,只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极低的、接近于零的成本自由连入这个支付网络,使用数字货币完成支付交易。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比特币已经充分展示了超主权支付网络的特点和威力。而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 2.0 技术,表明区块链有足够的潜力发展成为超主权的金融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支付网络。任何一个用户,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批准和授权,也不用拿牌照,都可以在区块链里创建、存储、支付和交易数字资产,并且参与投融资等各种复杂的金融和贸易行为。除非政府完全断绝互联网,或者不间断的检查每一个人的互联网终端设备,否则没有任何办法禁绝这种行为。

对于今天的主权国家来说,如果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其境内的支付金融网络,则在该国之内,官方法币能够一统天下。不同主权货币之间的交易和竞争,只能发生在边境上,也就是外汇市场上。然而当区块链这种超主权的全球支付金融网络直接渗透到经济体的神经末梢,传统的货币边境就不复存在了,多种货币将并存于同一个场景之下。

Facebook 数字货币区块链将拥有 27 亿个移动终端,它的每一个移动 App 都变成 Libra 支付网络的一个“轻节点”或者“钱包”,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连接到这个支付网络之中。Libra 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现阶段规模最大的跨境、超主权数字货币支付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限制和管理支付网络的能力就将被大大的削弱,几乎不可能实现对这种支付网络的排异。也就是说,这一支付网络可以随时渗透到任何一个主权货币区之内,与之并存,与之竞争。

Facebook 之后,还会出现一些新的跨国、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未来每一个用户在日常支付中,都需要从若干个货币当中选择一个来进行,货币竞争直接在原子交易层面展开,这对于现有的一国内货币垄断的局面将形成极大的冲击。

3.3 跨国公司联盟主导货币非国家化进程

Facebook 及其商业盟友主导的数字货币是典型的非国家化货币。这一局面的出现,完全印证了哈耶克在 1970 年代对于货币发展的构想和判断[3]。

Libra 是由一家超级互联网巨头主导,100 个合作伙伴支持的、跨国运行的非国家化数字货币。预计这一数字货币的铸币权、治理权和收益都将依据一套规则在这 100 个“节点”之间进行分配。因此,相对于比特币、以太坊来说,它是中心化的,但相对于现有主权货币来说,它又是去中心化的。它可能归根结底仍然是代表一个小集团利益的,但是在具体治理模式上有更多的民主化和共享精神,相对于现有的主权货币是有一定超越性的。这一点,必须承认。

自货币出现以来,就一直具有经济与政治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交换媒介、价值存储和记账单位,另一方面,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正如蒙代尔所说,“强大的国家,拥有强大的货币”。一个国家能够强制其国民使用并且只使用官方发行的货币,体现了这个政权对内的统治能力。与之相对应,一个主权货币能够在境外得到广泛的使用,也会被视为国家强大力量溢出、泽被天下的标志。因此,货币之间的竞争被赋予了很强的政治意义。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们需要统一的世界货币,为此只好选择最强大国家的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也就是世界货币。在过去,雅典的银币、拜占庭的金币、佛罗伦萨的佛罗林、荷兰盾、西班牙比索和英镑都扮演过国际货币的角色,而今天,这一角色无疑属于美元。

然而由一个主权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带来很多问题。一方面,这个世界货币的发行国确实享有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的特权,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可另一方面,这种特权也在反噬世界货币的发行国。著名的特里芬悖论指出,由于各国都需要储备世界货币,因此这个世界货币的发行国就有义务向别国提供额外的货币供给,这就会导致该国长期的贸易赤字,最终经济将被削弱,进而危及这一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现在面临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理想的世界货币,应该是一种单一的超国家货币,这将是一种经济效率最高、政治争议最小、交易费用最低的方式。蒙代尔就曾经说过,货币的最优数量,就像神的最优数量一样——“是奇数,最好小于三”。如果全球二百多个主权国家和地区能够坐下来一起商定一个方案,形成一个统一世界货币,那当然是最美好不过的。但是在当今政治碎片化、大国博弈、文明冲突的局面下,上述设想无异于天方夜谭。

Facebook 数字货币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路。既然国家干不了,跨国公司们可以干。Libra 这种跨境的、超主权、联盟化的非国家化数字货币,与跨国公司的利益是天然吻合的。它将有效的降低跨国公司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幅度提升协作效率,这是跨国公司们求之不得的。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跨国公司与数字货币的结合。

有理由相信,Facebook 只是第一个螃蟹试吃者,是罗马军团当中的第一个反叛者。上百家跨国经济组织,将以 Facebook 数字货币为平台,进行一系列激励、治理、法律合规方面的创新尝试。一旦它完成火力试探,其他的跨国公司一定会蜂拥而上。谷歌、微软、亚马逊、IBM 这样的科技公司以及华尔街的一些具有自我突破精神的金融机构,都将会投入其中。跨国公司联盟将主导非国家化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过去一百多年来形成的主权国家与企业的联盟关系,将被迫重构。资本主义全球化,也将因此进入新的阶段。

3.4 开启数字经济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Facebook 当然不是生存在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里,包括美国在内,各国政府都不会愉快地放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主权货币体系。如果 Libra 一上来就要在所有国家与所有主权货币对打,那是不会有机会的。扎克伯格必须考虑如何在现有制度的缝隙中为 Libra 找到立足之地。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Libra 很可能与美元结盟。

美元作为当今的世界货币,其霸权地位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还无法被挑战。但是它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方面。由于美元支付网络同样可以被各主权国家轻松排异,美元也并不能够进入各国居民日常支付和企业间贸易之中,特别是数字经济生活当中。

然而,美元做不到的事情,Libra 却可以。如前所述,Facebook 数字经济体当中的用户,完全可以围绕 Libra 构造自己新的数字经济生活,在其中创作、就业、购物、旅游、消费、买保险等等。

更重要的是,Libra 是一个“民间”货币,不具有美元那样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此同时,Libra 一定程度上的分布式治理结构和“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也会比美元更好的平衡各方的利益,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反过来,对于 Libra 来说,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定位于数字经济之中,也不会进入到国际间实物贸易和大宗投资领域去挑战美元。相反,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和推动,其发展势必会遇到很多阻力。因此,它也有动力去与美元进行某种形式的结盟。

当然,在一些具体场景中,Libra 与美元是有竞争性的,但更多的是互补性。在双方相互需要情况下,美元与 Libra 的连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我们判断,目前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可能尚未形成对 Libra 超主权数字货币的定见,但他们的体制和习惯,会允许 Libra 这样的项目往前走很远。第一批公布的 Libra 节点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企业和实体,它们都不太可能抗拒与美元结盟的压力和诱惑。于是,Libra 以某种方式成为美元体系在全球数字经济空间当中事实上的利益代表,几乎是必然的。从技术上来说,这不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但从结果来讲,意义极为重大,将使美国在数字经济竞争当中取得重大的先发优势。

Libra 与美元的联盟关系一旦形成,从长期来看,政府,尤其是民主国家政府,很难有效阻遏 Libra 对于其数字经济的渗透。更合理的选择,只能是与 Facebook 及其盟友合作,寻求在税收、监管、防范犯罪等领域的体面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尽管数字货币是以密码朋克的自由主义理想开端的,但资本力量和国家力量一定会延展到数字经济空间,这是不以任何理想主义者的意志为转移的。Libra 就是这一过程当中重要的事件。

对我们的启示

行文至此,我们对于 Libra 的分析已近尾声。但我们不禁还要思考,这件事情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应从中学到什么?

在这里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参与这场数字经济新竞赛,不能逃避。

我们理解,对中国来说,数字货币是一个风险与机遇都非常巨大的选项。然而,Libra 的启动向我们预示,这样一场新数字经济大陆的争夺战即将开幕。我们无法承受缺席的后果。

我们理解人们的担忧。在金融领域,由于美元和美国金融产业的巨大优势,更由于中国金融业自身的固有问题,数字货币可能被用来打破中国金融防火墙,造成资产外流,金融风险积聚,甚至财富被洗劫,风险是非常明确的。

因此,现在在国内,有很多人希望把头埋在沙子,当做这件事情不存在。有的人以为可以通过行政和技术手段拒敌于国门之外,自甘落后于世界大势。有的人对此存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外国政府集体行动封杀数字货币,逆转历史潮流。比如前几天印度国会动议要严惩参与比特币交易的行为,很多人就欢欣鼓舞,以为全世界政府都会去学印度,不知道三年前印度废钞闹剧的时候,他们有没有类似的幻觉。

如果客观的、不带偏见和妄想的观察当前数字货币的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各行各业对于数字货币和通证经济迫切的创新热情,任何人都会得出明确的结论,数字货币实在不可避免,必将深刻的改变数字经济以及全球的科技、金融、资本和经济格局。这一进程可能有曲折,但不可阻挡。前面说的那些风险始终存在,我们参与,还有机会找到克制之道,不参与,则只有被动挨打这一个结果。

第二,增强危机感,提升对新一轮数字经济竞争的认识水平。

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 30 万亿,尤其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领先优势。这一方面是实打实的成绩,另一方面也确实导致了上上下下骄傲自满、高己卑人的心态。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领域的技术革新一日千里,一个不留神,一步没跟上,就可能从领先变成落后。

拿 Libra 与中国现在的移动支付相比,一个是多中心治理、利益分享、广泛激励的体系,一个是单中心独断、赢家通吃的体系;一个是一上来就全球化、国际化、无孔不入,一个是由本国出发一点一点谈、一点一点铺;一个是平面式、点对点、终极渗透的区块链支付网络,一个是架床叠屋、结构复杂的中心化支付清算体系;一个是披着非国家化美丽外衣的数字经济原生货币,一个是被移植到数字经济空间里主权货币。在新一轮全球数字经济支付体系的竞争当中,谁会占据上风,这不是一目了然吗?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继续躺在所谓“新四大发明”上得意洋洋,不出几年,中国的互联网支付就将从领先行业变成落后行业。

第三,增强信心,放大格局,敢于竞争。

中国有条件参与这一竞争并且取得一席之地。中国有一批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有人数众多的、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群体,有规模巨大的实体经济,如果以数字货币为新的工具,迅速发展海外业务、销售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有效的支持 “数字一带一路”战略,完全可以在新的全球数字经济竞赛当中占据优势地位。

但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必须放大格局。我们现在的思路,是把人民币挪到数字经济空间里来用。但是面对 Libra 这种非国家化的数字经济原生货币,这种打法是注定吃亏的。如前所述,Libra 虽然背后有美国的影子,但它毕竟吸收了比特币等自由加密数字货币的一些思想,试图在形式上建立一个多中心的联盟组织,和一套利益共享、权力共治、相互制衡的机制,体现出一定的超越性和格局。不管它背后的真诚度如何,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的、代表国家权势的货币,其亲和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如果要在国际市场跟这样的数字货币竞争,硬推数字化人民币恐怕是不行的,必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拿出格局更大、更无私、更开放、更国际化、更具共享精神的方案来。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拿出这样的胸怀来竞争,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在新一轮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面对现实,放开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学术和技术讨论。

从今年二月摩根币发布以来,美国主流机构拥抱数字货币的形势进展之快,大大超过了有关机构和专家的判断。整个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似乎都对此缺乏准备,显得有些迟钝。这与一段时间以来相关话题的讨论遭到抑制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理解,数字货币话题极容易被利用来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因此予以一定抑制,是金融维稳的现实需要。但我们相信,在学术和技术领域放开相关讨论,不但是必须的,而且也与金融维稳的大目标不相冲突。已经到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关键是金融思想,是激励模型,是治理机制,是监管合规水平和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而这些东西,不进行广泛的交流,充分的讨论,是出不来的。

因此我们建议在一定可控范围内,放开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学术和技术讨论,允许相关会议和交流活动召开,迅速提升中国相关产业人士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水平。

对我们来说,Facebook 数字货币项目的启动应当是一声起床号,不管是真睡的,还是装睡的,现在都应该清醒起来,面对现实,开始坦诚地思考和讨论,这是赢得成功的前提。(完)

此文得到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的亲自审读,并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资料:

[1] The Block, Facebook’s cryptocurrency partners revealed,

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2019/06/14/facebooks-cryptocurrency-partners-revealed-we-obtained-the-entire-list-of-inaugural-backers/

[2] 本杰明·科恩,《货币强权》,中信出版集团,2017.10

[3]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海南出版社,2019.5

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提示:加密资产为高风险投资标的,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