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天下 区块链新闻 看完这篇文章后,“区块链”项目再也骗不到你…

看完这篇文章后,“区块链”项目再也骗不到你…

那些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传销组织,或正悄悄接近你…

这两年,“区块链”这个词可谓是红极一时,小到数字钱包身份认证,大到人工智能航天领域,皆能觅其身影。三乡五里的边城巧匠,四面八方的高工教授,窃窃私语是链,高谈阔论是链,张口闭口,无链不欢。唯恐与链无关,落后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一些传销组织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开始大肆行骗。

空气币就是一个例子。在2017年1月,央视就公布了350个传销组织资金盘,如五行币、一川币、雷达币、开元币以及奥特币等等,赫然在列。

随着区块链热度持续,传销组织也插上了区块链的翅膀,这类骗子公司,钻政策空子,行法律盲点。行迹隐蔽,不易察觉。

然而,笔者将这些具有传销组织性质的机构,或者经过传销组织包装的项目的行骗过程进行综合梳理,最终发现,借助互联网和科技热词包装的传销组织,还是有迹可循的,它们多数具备以下特征:

1、初谈项目,漫天画饼

兜售项目之时,大谈未来盈利点,只谈结果,不谈过程,极力渲染盈利情境。除了比特币,还以其它百倍、千倍币作为正面案例进行布饵。同时,以频频炸雷的P2P、行情惨淡的股市作为反面案例。正反对比之下,突出数字货币是趋势,名正言顺地引出他们即将发行的某某代币就是下一个币圈大牛,明智的做法是提前布局。

并且他们混淆概念,将区块链技术等同于数字货币,误导大众,让人误以为当前舆论上“区块链技术热”便是数字货币热。

2、钻政策空子,行法律盲点

在2017年9月,伴随着央行等七部委同时下发的最强禁令《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明确指出ICO为非法与诈骗。多数与ICO相关的项目方、平台被全面叫停。一夜间,众多项目方集体连夜清场,集体抱团出海。几个月后,风声稍缓,有些项目经过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这些卷土重来的项目,大都对政策相当熟稔。国家禁止发行通证,他们则“遵纪守法”,在国外倒腾个皮包公司,将发行通证的帽子扣于该皮包公司头上。后声称与该外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双方经济事务往来中,以积分的形式获赠一定当量数额的平台代币,且积分可以兑换平台代币。

于是,这些空气币便又以平台积分的形式肆意进行诈骗集资,并且成功躲过监管雷区。

3、团伙多为中老年人

这些组织的团伙成员中,多数为中年和老年人。他们未必是这些非法组织的初创成员,而以入坑后被套牢者居多。但是无论是新成员还是初创成员,多数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思想观念相对陈旧,跟不上社会科技发展步伐,于是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他们这一“弱点”施以利诱。

4、骗取退休干部为其信用背书

很多人一开始相信这类组织,也是因为有退休老干部为其信用背书。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对科技概念知之甚少,但看到老干部与该组织有联系,就能打消一半顾虑。

典型的传销案例,多数都跟一些退休老干部扯上半点关系,要么相关活动请老干部发表讲话,要么干脆吸纳其成为股东。因退休老干部曾经的任职履历,能增加社会公信力。这些具有权威性的履历,也成为传销组织挖空心思要利用的重点。

5、兜售公司股权

不知何时,在投行中掀起了“股权”热。业内盛传一句话:无商不富,无股权不大富。非法组织常常召开各类股权大会,规模动辄数千人。往往以BAT的原始股权及当前股价溢价作为案例,鼓吹其机构原始股权上升空间巨大,当前价格低,是入手的好机会。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就这么被圈走了。

6、产品只是摆设

为了跟传统的传销公司划清界限,新型的互联网传销公司,多数都会有自己的产品,并且鼓吹自身的产品多么多么好用,用户量多大,以此蛊惑人心。并且贼喊捉贼,极力跟传销撇清关系:“传销性质是拉人头为主,没有产品,而我们公司有产品,还不止一种。”例如:以一个垃圾软件作为公司产品,逢人便说当前用户量高达千万。并将互联网2.0时期诞生的明星互联网产品作为经典案例,夸张地描绘未来前景。

朋友,当你遇到符合以上2-3种情况的所谓“理财产品”、“未来互联网趋势产品”或者“区块链金融”等相关项目时,八九不离十,你已经遇到新型互联网传销组织。这个时候,你也无须慌张,只要不贪,自会百毒不侵。

同时,也奉劝那些想糊弄百姓的组织机构:但行好事,莫惹事端;不要玩火,本分经商。

文章由菲凡烽火台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想了解更多防诈骗项目揭秘,请前往“菲凡烽火台”公众号查看。

返回顶部